我进入简书是2019.02.08,今天是2021.04.16,进入简书两年零两个月零八天了,那一个问题再次浮上我的脑海,我究竟为什么要写作?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要写作?我们写作是为了什么?靠写作出名,恐怕是刻舟求剑吧,何况绝大多数人的写作,恰恰是自己把自己的真名掩饰起来。
那些靠写作出了名的,最后基本上都是笔名,真名倒是少,大家都知道了,就像鲁迅,他本名周树人,但是又有多少人知道鲁迅的真名呢?卡夫卡为了发明安全帽被邻居崇拜有加,直到卡夫卡死后,邻居才知道,他竟然还是个作家,有许多人也想不到,常常徘徊于比斯本街头的公司小会计佩索阿,不经意间成为20世纪文坛耀眼的一员,生前却使用了70余个化名。
那我们写作是为了利吗?靠写作赚钱的只是个传说,看看简书里累计收益,就知道什么叫绝望。现在所谓的我写作每个月稿费1万多块钱级别就能赚钱的日子,有多少的消息只是为了推广某课程,即便有少数人靠写作发了财。
即便有少数人靠写作赚了大钱,但是大部分都是属于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小部分;或许是真的掌握了畅销文的套路而已。前者作品往往更有价值,后者的作品也就只能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罗,但无论怎么说这两部分人儿还是有些真把式的。至于那些胸无点墨却又妄想靠写作发财的人儿,很容易成为可怜的卑鄙的剽窃者。
那我们写作是为了担当社会责任吗?正如曹丕说的那样,强调文章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把文学提到与事功并立的地位,并鼓励作家们不托飞驰之事,而努力去从事文学活动,这对魏晋以后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又恰如鲁迅先生一样弃医从文,希望能够用文字唤醒麻木的国人,振兴民族和国家,或者还有的像张载所说的那样“四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真正怀抱宏伟使命而写作的人,有!值得敬佩,但凤毛麟角。
那我们究竟为什么要写作?也许就是为了那一点点小兴趣,也许是因为个人的爱好,这可能才是我们来简书最真实的答案!像苏轼自己所说的:“某平生无快意事,惟作文章,意之所到,则笔力曲折无不尽意,自谓世间乐事,无逾此者。”但是我们作为普通的文字爱好者,写作或许只是源于我们生命个体的本能冲动和对文字的无限眷恋,或许潜意识里我们还希望表达什么。
怀抱宏大的使命而写作的人,有他们令人尊敬的地方,但我们作为普通人,我希望表达的是我在好好的活着。
下面结合我自己的写作经验,我觉得我在简书里要在下面几个来进行调整:
第一,写作定位准确,不自负更不自卑
报写作班的人有很多都认为自己文笔不错,最起码也是曾经不错。但是我们都忽略了时间的作用,时间让我们对写作的感觉很生疏了,这样即使有了好的写作方法,也绝不可能在短时间之内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当我们的内心给自己的定位和实际水平有所差异的时候,迷茫和焦虑是肯定会产生的,所以提醒一下,先把自己的内存清零吧,再去学习会轻松很多。
第二,要想勤奋出数量,先得思考出质量。我觉得在那些点评里面啊,我是这样看的,一对一的点评我要写,我就要好好点评,点评写得不好,那是一定可以删稿的。
但是切记啊,勤奋写稿又写的太急,导致很多细节没有也不可能处理好,我们有时候写下来,但是心没有静下来,满脑子想的都是我要多写,我要多写,而完全没有思考我们自己的内心有好些问题不知道怎么解决,一切没有经过思考的勤奋,都是负能的且低效的,那和假装的努力没多大的区别,努力是看上去好努力了,但是一个假的动作而已。
我们还不如好好静下心来,精心打磨出来一篇优质的文章。这样做,看似花了我们不少心血了,但是,无形当中,我们又得到了修炼,这比天天写出来不少泛味情话的文字强多了,何乐而不为呢?
还有与勤奋相对的是懒惰,我们有好些报了班儿了,但是大多属于那种听课时雄心万丈,动笔时寸步难行的人,往往就是听完课以后一个字都不写,或者是写了几篇后,觉得已经写了很多了,仿佛手头上现有的几篇稿子就不错啊,然后等着过稿。是过了稿了,而事实上却是很少的练习,根本没办法很好地运用课上所说的方法,当然变现也就成了镜花水月,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任何质变都是建立在量变的基础上的,任何成功都不是从天而降的。
任何成功都不是从天下天上掉下来的,而都是积少成多,尤其是写作,别等待啦,现在就是最好的时机,我在动笔之前总是有许多准备要做,又是素材,又是相关的书籍,结果等一切准备好了,又已经不想写了。有人说,会说话的人都会写作,只要你开始写了,写多了,才会发现问题,写得多了才能解决问题,写得多了心境才能豁然开朗。
最后我还想说的是,向大咖学习和自己来个比赛,每个人的个性和习惯都各不相同,所以在写作方式和频率上自然也不尽相同,只有找到自己的感觉,最舒服的写作方式和频率才是最适合自己的,没有必要人云亦云,把自己搞得疲惫不堪,不怕慢,不怕站,只要你没有停下来,“我行我素”,终会到达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