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微信公众号里,有一个妈妈写了这么一篇文章。题目是这样的,你家孩子要上天?管我家孩子什么事。
里面说的是,她带孩子参加一个聚会。
在聚会上,有一个老人拉着自己家的孙女表演节目。节目表演完了,还要求在座的其他孩子也来表演点什么。
这位妈妈非常反感这种做法,拒绝了老人。老人就拉着孩子的手说,你看,姐姐会唱歌,会念诗,你会什么?你什么都不会那可不行哦,要多学,知道吧,多学,成天只知道玩是没出息的。
说着说着,这位妈妈看着她孩子眼圈红了,闪着泪花,她再也看不下去了,就拉着孩子走了。
我也讨厌拿自家的孩子和别人家的比。我觉得一比较了,就会伤到孩子的自尊。所以,在遇到别人夸自家孩子如何如何能干的时候,我就和女儿说,我们不和别人比,只和自己比。
我以为这样做可以很好的保护孩子。实际上呢,我看到的和我想像的并不一样。
昨天,女儿和一个小伙伴在一起骑自行车。一开始,大家都玩得很开心。突然就吵架了。
男孩说:你看,我骑的比你快!
女儿说:你快就快,我又不和你比。
男孩听到女儿这么说,又加一句,哼,我就是比你快!
说完,两人不欢而散!
过后,女儿一直在嘟囔,都说不和他比了,还一直说比我快,讨厌死了。
当时看着这一幕,我个人是觉得女儿小气了一点。我在想,她是不是受了我的影响。
回想起来,小朋友之间这种比较经常发生。女儿也会经常说:我会算数了哦!我会讲故事了哦!我会写字了哦!
他们这样说出来,是希望被更多的人肯定吧。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曾经就说过:“人最本质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
我试着想像了一下,如果女儿能肯定对方,对方感受到温暖和满足。等女儿也需要被肯定的时候,那对方是不是也会回报给她一个肯定呢?
这件事值得深思。
我们大人常拿自已的思维去“保护”孩子。怕承认别人的优秀就会让自家孩子受到伤害。
那在我们这样的 “保护”下成长起来的孩子会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心胸狭窄?井底之蛙?
女儿现在很喜欢画画,她每画一幅画都要拿给我看。每次我都给她中肯的意见,虽然有进步,但是画画的内容都不见变化。
有一天,我说,你看过你同学的画吗?和她们的画比起来,你觉得会有什么新想法吗?
女儿说,我没看过。你不是说,不和别人比吗?
我听着她这么说,回想起这几天的事,我知道我犯错误了。我之前说的那句话深深的误导了她。
我真诚的和她道歉,告诉她,妈妈之前那样说是错的。我们需要改变一下。
我说,你想啊,如果我们不拿自己的画和别人的对比,那怎么看得出差距呢?对吧?
女儿说,是的。
我说,对比之下,看到别人画的好的,我们可以学习,那么我们是不是又进步了呢?画得会更好了呢?
女儿说,也是哦。
第二天,女儿拿了一幅画给我看,上面画了一个蝴蝶结,和她以往画的不一样。这个蝴蝶结有点复杂,比她原来画的更漂亮一点。
她说,这是她同学教她画的,因为她觉得这个更好看,所以就学着画了。
我惊讶极了,佩服孩子的学习力和感悟力。同时,我也在反思。是不是女儿早就发现有同学的画比她的好,但是由于我说的那句“不和别人比”而阻碍了她。
我想到这里,羞愧至极。
想着她很可能因为我的狭隘而失去众多的学习机会,就坐立不安。
想想,正向的比一比是有益健康的。不然,我们只看到自已,不去管别人,那无异于闭门造车嘛!
有很多妈妈说,不是比不比的问题,而是讨厌大人拿孩子炫耀。
那我们换个角度来看问题。只要是有人的地方,就会有炫耀孩子这种事发生,这是我们不可控的。今天你躲得了这个,明天你躲不了那个。那既然是我们不可控的问题,那何必去纠结呢?你们说是吗?
我们把注意力放在可控的事情上就好啦!什么是可控的?我们的看法。
我们教孩子看美好的一面,他以后就是乐观向上的人;我们教孩子看情绪的一面,他以后就是被情绪控制的人。父母看问题的视角会直接影响到孩子。
所以,以后再遇到这种场面,我会坦然接受,并告诉孩子的是:
1、 接纳自已的不足,明白自已精力有限,不可能每样都能做到第一。
2、 真诚的欣赏他人,看对方的优点,从他们的身上吸取营养。
这两条不仅适用于孩子,同样适用于我们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