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苏教版《求相差的简单实际问题》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苏教版的《求相差的简单实际问题》,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已经熟练掌握了简单的减法计算,理解了减法的意义。初步具有了用一一对应的形式排列,能够直观地比出两种物体的个数谁多、谁少、多几个、少几个的经验。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经历探索实际问题中求两数相差多少的过程,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多少要用减法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初步学会解决日常生活中类似的简单实际问题,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数学思考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数学抽象的价值,培养学习数学都兴趣,增强应用数学都意识。

(设计意图:学生掌握求两数相差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或少多少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能解决谁比谁多、谁比谁少的实际问题。

四、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洋葱数学、小圆片、三角形

课前准备

课前三分钟活动

(设计意图: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培养学生学会倾听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把准备好的8个三角形和5个小圆各摆一排。出示摆的两种不同摆法,让学生对比优化解决问题。

解释“各摆一排”的意思
两种不同的摆法,学生对比,优化算法

一一对应,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行摆一摆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进入新课的学习做准备。)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情景图,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需要我们解决什么数学问题?红花比蓝花多多少个?用三角形代替红花,小圆代替蓝花,摆一摆,比一比。

课本情景图

        2、课件演示红花和蓝花一一对应,引导学生列式解决。

演示一一对应

      3、引导学生理解算式13—8=5的含义。

      4、再用同样的方法解决,蓝花比红花少多少个?

(设计意图:结合教材,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这一环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探究点的设计着眼于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积极的思考与探究。)

(三)巩固练习

    1、试一试

    出示情景图,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需要我们解决什么数学问题?用自己喜欢的画一画表示出题中的数学信息。男生比女生少多少人?展示学生三种不同的画法。再引导学生提出一个用数学解决的数学问题。

试一试情景图

展示学生三种不同的画法并说一说

    2、想想做做

    (1)学校买来吊扇26台,台扇20台,吊扇比台扇多多少台?

    (2)学校买来吊扇和台扇一共26台,其中吊扇20台,台扇多少台?

      比较两道题,你有什么发现?

对比发现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时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收获了哪些数学知识?学生说一说,教师总结。

小结

(设计意图:让学生梳理已学知识,进行知识结构的构建,内化所学知识。)

(五)板书设计

                  求相差的简单实际问题

                      红花比蓝花多多少个?

                      蓝花比红花少多少个?

                          13—8=5(个)

六、作业设计

  1、小明买了18只铅笔,小红买了10只铅笔。

    (1)小明不小红多买了多少只铅笔?

    (2)小红比小明少买了多少只铅笔?

  2、花店有白玫瑰和红玫瑰一共37朵,其中红玫瑰21朵,白玫瑰多少朵?

(设计意图:通过简单的作业,让学生掌握本节课知识点,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反思

        由于是初次尝试此种教学模式,从而得到了很多收获,也存在了一些不足,下面我来谈一下自己的一些体会。整个教学设计内容上符合低学段儿童的学习认知特点,在教学例题时,让学生边动手摆一摆、比一比,充分动手操作,让学生边摆边说,对学生理解一一对应更有益。在试一试教学时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图表示出题中的数学信息,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体现了语数学科之间的一个整合,让整个教学环节更有层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恰当的语言来评价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轻松愉悦的教学活动中。利用图中的数学信息,让学生大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能够把数学信息和问题连起来完整的概述,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也锻炼了一年级学生说完整话的能力。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浅显的反思,存在的不足需要今后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和钻研。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