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明史前,听说过的明朝皇帝除了朱元璋和朱棣,应该就数万历和崇祯了,这期间发生的事儿有很多。
特别是万历,有些懒。正是因为懒,可杜撰的机会就很大,给了影视剧很大的创作空间。
万历是真的懒,以至于内阁大臣都受不了了,在写了一百二十三封辞职信后,万历还是懒得回复他,最后这位大臣直接放了皇帝鸽子,跑路了。这位大臣,就是内阁成员李廷机。
李廷机,1542年-1616年,字尔张,号九我,晋江浮桥(今福建泉州市鲤城区)人。明朝末年大臣。
李廷机贡入太学,顺天府(今北京)乡试第一。万历十一年(公元1583年),会试复第一,以进士第二授编修。累迁国子祭酒,历任南京吏部右侍郎、礼部右侍郎。万历三十四年,李廷机受皇帝赏识,官至礼部尚书,进入内阁。
李廷机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清官贤相,他为人一向以严为主。李廷机在主持浙江乡试与官吏考核时,杜绝舞弊。他在南京任职时,罢免杂税,商界复苏,解决了被南京主帅成山堵断的长江河道,恢复了民生。在北京任期内,革除贡使车马费、停发高丽戍饷、整顿殿试场所、扩建馆舍等。
如此正直的一个人,势必会得罪很多人的。因此当李廷机刚入内阁时,朝廷上下就争相告他黑状。
要知道,李廷机这才叫吃力不讨好。
当时最明显的一个情况就是“人滞于官、官曹空虚”,即官员任免工作大面积瘫痪。该升官的升不了官,该退休的退不了休,该补员的补不了员。中央九部全部官员加一起31人,空缺竟达24人。这意味着几乎每个人都在拿一个人的薪水,干两个人的活。
万历四十七年,中央九部中只有户部和通政司有部长,刑部和工部由其他部门兼职代管,吏部、礼部和兵部只有公章没有人,都察院和大理寺最狠,没人上班也就算了,连公章都玩儿丢了。
更难办的是全国各地每天都有成百上千份奏折送来,等着万历批阅。但是懒惰的万历看都不看,让成堆成堆的奏折躺在皇宫里和自己睡觉。
人累个半死就算了,还要吞大家的口水。李廷机的自尊心比较强,脸皮比较薄,刚上任九个月就扛不住了。要知道,明朝的言官可不是吃素的。
李廷机决定辞职,他把一家老小打发回老家,房产捐献给了穷人,然后开始打辞职报告。
一连写的几封,万历都没有反应。李廷机不气馁继续写了多封,万历继续没反应,于是李廷机坚持写,窝在破庙中坚持。
就这样,这一坚持,就是五年。辞个职,五年都没有批下来,幸亏李廷机身体好,万一中途死了,至死都没有辞成。可是就算过去了五年,万历依然没有反应,李廷机倒是得了一个“庙祝阁老”的称号。
终于,在写了一百二十三封辞职信后,还是始终不见万历的动静,李廷机崩溃了。他自行回了老家,炒了万历的鱿鱼。至于万历,他懒得追究这事儿。
四年后,贫困潦倒的李廷机病逝。万历此时竟然勤快地赐赠他少保头衔,谥“文节”。
至死都没有拿到离职证明,李廷机也算是死在了岗位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