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也见过这样的“劳模领导”?每天第一个到公司,最后一个走,报表亲自改,会议亲自盯,员工请假都得他签字,忙得脚不沾地,团队业绩却平平无奇。如果你也正陷在这种“越忙越低效”的怪圈里,那《能力陷阱》这本书,简直是为你量身定做的“醒脑神器”。
它戳破了一个扎心真相:领导者最大的陷阱,就是把时间都耗在“会做的事”上,却忘了自己该做“该做的事”——那些能决定团队方向的“有远见的事”。
先醒醒!你可能把“员工活”干成了“领导活”
《能力陷阱》里有个特别扎心的比喻:很多人当了领导,却还在当“高级执行者”。就像你明明已经当上了船长,却非要抢着去划桨,结果船在原地打转,你还累得直抱怨“没人帮你”。
为啥会这样?因为“做擅长的事”太爽了!你改PPT又快又好,协调客户一搞一个准,久而久之,就成了团队里的“救火队员”,哪里需要往哪冲。
但问题在于,领导的核心价值,从来不是“把事做对”,而是“做对的事”。你把精力都用来补窟窿,哪还有时间抬头看路?等到行业变天、团队失去方向,才发现自己早已陷入“越努力,越迷茫”的陷阱。
别觉得“有远见”是啥高大上的本事,《能力陷阱》告诉你,这事儿不用你天生自带,只要先从“拒绝瞎忙”开始,做好这三件切实可行的事:
1. 每天留30分钟“放空时间”,别让工作填满你
领导不是“永动机”,天天被会议、报表、微信轰炸,脑子根本转不动。不妨试试“定时断联”:每天早上到公司先不处理邮件,花30分钟想想“团队这周的重点是啥?有没有被琐事带偏?”;或者每周五下午留1小时,复盘“这一周,我做的事里,有几件是真正对团队长期有价值的?”。就像手机需要充电,你的“远见”也需要留白来孕育。
2. 把“能 delegated(委派)的事,全丢出去”
别总觉得“这事只有我能干好”,你越是大包大揽,团队成员越没机会成长,你也越没精力搞战略。下次再有人找你解决问题,先问一句:“这件事,你觉得可以怎么处理?需要我提供什么支持?” 哪怕对方做得没你好也没关系,多试几次,不仅能解放你的时间,还能培养出靠谱的团队,何乐而不为?
3. 每周和“非本职”的人聊聊天,打破信息茧房
很多领导的视野局限,就在于只跟自己团队的人打交道。想有远见,就得先“开眼看世界”。每周抽时间和其他部门的同事喝杯咖啡,问问“你们最近在做啥?遇到了啥问题?”;或者关注几个行业外的公众号,看看别的领域在玩什么新花样。就像下棋,只盯着自己的棋子永远赢不了,得多看看对手和棋盘全局。
最后一句话:领导要“放风筝”,别当“拉磨驴”
《能力陷阱》给所有领导者提了个醒:真正的领导力,不是你多能“扛事”,而是你多能“成事”。
与其当一头围着磨盘打转的驴,不如做一个放风筝的人——手里攥着“方向”的线,让团队在你的指引下自由飞翔,而不是把自己绑在风筝上,拼尽全力也飞不高。
从今天起,少当“救火队员”,多做“领航员”。跳出能力陷阱,你会发现,当领导,原来可以不用这么累,还能让团队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