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看张宗和日记,被张宗和的四姐张充和迷住了,便想去充和的苏州,去逛她逛过的园子,吃她吃过的苏式汤面。跟菊一拍即合,周末就出发。
第一天:怡园和山塘街
张充和喜欢在怡园里吃一碗苏式汤面,说这才是地道的苏式生活。
从平江路步行去怡园,也就两公里不到,午后秋日的阳光,怎么爱都不够的,我们一路看巷子,买橘子,拍照。进去一家馄饨店,点了脆皮馄饨和酸辣粉,吃完整个人很舒服,开启一整天的好心情。



吃完馄饨正好消消食,走一会就到怡园了。怡,是兄弟怡怡的意思。
怡园有很多的窗子,各式各样的窗,古人太精致了。在怡园,看到拍视频的女子,穿古风的女子,弹奏乐器的男子。在怡园,看到拍婚纱照的情侣。在怡园,看到嗑瓜子的妇女,聊天的妇女。这个园子,是活灵活现的。



晚上去了山塘街,传说中的‘’七里山塘‘’啊。到了那地一看,人挤着人,人推着人,你就会明白接踵而至的意思了,也许上海人都来苏州过周末了。闹哄哄的,吵得我脑袋痛。
“止见篙击篙,舟触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我们随着人流逛了一个小时,赶紧回客栈洗漱休息了。山塘街就像一个闹哄哄的集市,店铺林立,却没有集市的活色生香,我是再也不要去了。
第二天:苏州大学和艺圃
清晨七点,平江路的店铺还未开,行人也没几个。我们在一个临时的早点摊,吃了豆浆、油条、烧饼。在有点凉意的早晨,吃到热热的中式早餐,本人很满足。本来想吃一碗苏式汤面的,却没找到。
吃完早餐,我们在平江路漫步。由于人少,安静的感觉一下回来了。看到一座小桥,是旧旧的经历风霜的桥。于是和菊在桥上拍照,我今天换上了裙子,菊穿着旗袍。
苏州人家喜欢养菊花,那黄色的菊花,有的是一小朵,有的是一大朵。菊花,是适合在秋天开的花。花也是有自己性格的,各花入各眼。花是萍水相逢人,人是一生一世花,我仔细的拍下一朵菊花。



菊的朋友来了,他今天带我们去苏州大学本部游玩,恰好今天周日,是苏州大学开放日。
菊的朋友在苏州大学法学院读研究生。苏大的王健法学院很出名的,在苏州大学的本部,它的含金量很高,能在这里读书该是多么幸运。
这个法学院叫做王健法学院,是校友王健捐资建立的,是全国第一个由海外专项基金资助的公办法学院。
法学院的墙上刻着这样两句话,‘’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后来才知是校训。
远远的看到一个特别的建筑,大门是一个中空的圆,是中式古典园林的月门。原来这就是王健法学院,不止我看到的这一个门,走进去,有四五个一样的月门。我站在其中一个门前,望出去,是一颗遮天蔽日的樟树,有一百多年了吧。树是在月门与月门之间的,巨大的树枝有两层楼高。二楼是中空的设计,不会阻挡树的生长。
朋友介绍道,先有这棵树,再有法学院。德国的设计师,为了保留这棵树原来的样子,做了月门的设计。人站在月门前,可以看到树,看到风景。那一刻,有点悟到建筑与人的关系。
严谨的法理与浪漫的园林,是可以相融的。
【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
地点:中国 苏州
面积:15,000平方米
获奖情况:
江苏省优秀设计一等奖
苏州市优秀设计一等奖
王嘉廉现代中国建筑设计大奖】



菊的朋友带我们去看东吴桥,桥在老南门一角。看到此桥和桥下碧绿的水,就想到‘’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句诗。原来今人与古人,是可以在诗歌里重逢的。诗歌让人不孤单。
从苏州大学老南门出去,就是苏州的老巷子。菊的朋友带我们去东吴饭店吃饭。东吴饭店,菜式却是山东的,也怪有趣的。一顿饭,吃了两个小时。
吃完饭,在路边买一袋橘子。苏州的橘子特别好吃,清甜。
买好橘子,我们前往艺圃。苏州艺圃,是明式小园林,是世界文化遗产。它藏在一个小巷子里,只能步行进去,或开三轮车进去。看到白墙上有艺圃两个字,就差不多到了。


园子是真小,五亩。一边是居住的厅堂房屋,一边是花园庭院,布局很独特,是苏州园林唯一如此布局的园林。停停,看看,半小时就逛完了。
我坐在一个亭子里,背靠在柱子上休息,整个人放空。
旁边苏州女子在聊天、嗑瓜子、剥橘子。只听其中一个说,买了一根筒子骨,72块钱。另一个问,是一号猪肉吧。这一口吴侬软语,悠闲的嗑着瓜子,聊着猪肉价格,苏州人真会过苏式慢生活。
返回
这次来苏州,按照计划逛了怡园和艺圃,还有幸去了苏州大学游玩。第一天苏州太阳很好,人暖洋洋的。第二天苏州天气阴阴的,不适合拍照。江南是适合在大太阳下看的,更适合在烟雨中看。阴天,凸现不出江南的美。


苏州之美,美在园林,杭州之美,美在湖山。一个是古典园林/建筑美,一个是湖光山色美。苏州是小家碧玉,精致。杭州是大家闺秀,大气。两者各有其美,都是江南文化绝对的引领者。
菊的朋友送我们去火车站,五点钟的火车,九点到杭州。还好是卧铺下铺,刚一上火车,我就累得睡着了,一个卧铺对长途旅行的人来说,实在是太合宜了。
折腾到家已经十点半,感觉力气被耗光。那颗想要出游的心,可以安静很长一段时间了。蛰居在家,喝茶,吃点心,看书,发呆,等待冬天到来。
一些碎碎念
记不清是第几次去苏州,距离第一次去苏州,已过五年。这五年,心境改变了很多。第一次去的苏州,让人惊艳。这次去,风景依旧,苏州依然是那个初见欢喜,再见亦不厌的城。
只是人的经历变了,眼界、想法都会变,不会再为单纯的风景大惊小怪。最美的风景,只能在心里,在与你看风景的人。
行万里路,最终是为了回家,回到内心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