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同事小慧的女儿刚满六岁,上小学了。
适应从幼儿园到一年级的过渡可是一个对于孩子和父母都非常艰难的一个过程。
在四、五岁之前,孩子主要由奶奶带,因为老公和自己工作比较忙,与孩子处的时间较少。
在孩子四、五岁时,她就必须开始操心为女儿上学的事情奔波,这就必须得多花时间与孩子相处,其间才发现,跟奶奶相处久了,奶奶某些不好的生活作息在孩子身上体现得很明显。
看到这些之后,她觉得应该在上小学之前让女儿把这些坏毛病给丢掉。在与老公商量之后,她接受公司岗位调整,换了一个不是很忙的职位,方便多花点时间照顾女儿。
自从她开始接送孩子幼儿园后,发现她奶奶送并不是每天都能准时到校,经常迟到早退,自己有事时还不送去学校,反正觉得幼儿园学的东西不重要,小朋友在幼儿园就是玩而已。
虽然,幼儿园主要是让孩子们玩,学不了什么知识,但这个阶段却能培养小朋友一些为小学打好基础的习惯。比如调好早上的闹钟培养早睡早起的习惯,准时到校不迟到,不早退。不轻易让孩子无故缺席,除非生病。
当她接送女儿一段时间幼儿园,发现存在的这些问题,就给孩子提出一些要求达到上幼儿园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缺席的目标。刚开始的一两个月,这孩子就是不听话,就总说奶奶以前是这么要求我的,奶奶说的才是对的来跟她对着干。并且,她奶奶在一边还帮腔,说这么小不用要求这么严格,等已经上小学了在要求并不晚。她把婆婆拉一旁边悄声对她说:“小学以后才纠正就晚了,这种情况下还是不要说什么。”
生命是一个连续过程,有人以为到了成人阶段,孩童时期养成的好习惯或坏习惯对成人世界的生活并没多大影响,其实如果这些习惯没改变的话会一直像影子一样伴随着我们,直到告别人世。
在人在成长过程中,从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的飞跃,总是有赖于前一阶段的不断累积有质变的可能,不是自然自发就地生长出来的,学霸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受到周遭环境刺激,强化并点燃了内心的种子才开始慢慢生根发芽,经过时间积累演变出大家所见到的样子。
她说女儿上小学的第一个学期,比同龄小朋友更加快地适应从幼儿园小朋友到小学生身份的转变,这个过程也没那么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