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外人眼里的乖乖女,总是照顾他人的感受,非常配合任何情境,从不扫大家的兴,不反对他人的观点,绝不发脾气。
秉承外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观点,遇到争执我总是避让,宁可自己吃点亏,也要保持大家的相对平均。这是一种性格,我不愿意与别人起冲突也不愿意我身边有冲突,因为我深知发火吵架并不能解决问题。
也许这也是我自私的一面。在家人面前我就很容易表达我的情绪,稍有些不顺心心情不好就给脸色,嫌妈妈唠叨总是一句话就顶回去,给她气的够呛。对自家那位也是,心情不好就不理不睬。
在外人面前我们往往带好我们的面具,挂上无害的笑容,但在家人面前我们更容易露出我们的尖刺。陈奕迅有句歌词叫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我就是在家人面前有恃无恐的那个人,因为我知道他们会无条件包容我,宠爱我,哪怕被伤害也不会与我计较。
我的叛逆期似乎在无限延长,与妈妈争吵似乎是家常便饭。有时候会为了很小的事情,突然窜起一股无名火,然后就无节制地爆发。每次吵架几乎都是边哭边吵。突然有一天我妈不与我吵了,她开始让着我。我看着她的脸,发现岁月早已在她脸上刻上了深深的痕迹。我突然有种惭愧与内疚的情绪堵在喉咙。
这是我以前经常容易犯的错。还好我开始慢慢反思,我觉的我应当对家里人的情绪负责,如果我把不好的情绪都爆发在他们身上,刺伤他们的同时那些刺也会深深扎在我身上。我开始学会爱自己,然后以自己的方式爱他们。我开始把爸妈当成小孩,以前我小他们哄着我,长大了我就宠着他们。
心态逆转以后我发现自己的情绪越来越稳定,对事物更加看的通透,不拘小节。我猛然明白,原来我以前对家人的肆无忌惮是因为我没长大,我的心智跟不上我成长的脚步。
很多时候,我们爱我们的家人,但是我们用错了方法,我们没有学会表达。不要对亲人发脾气,爱才能更顺畅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