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遭遇,让我想起了一个名词:“肖申克”。
《肖申克的救赎》里,监狱图书馆管理员老布在50年监狱生活之后,获假释出狱。但是他并不想离开监狱,在狱中做出了挟持海伍德的举动,企图留在监狱里。后来出狱,无法适应外面世界的他最终选择了自杀。他不想离开监狱,在监狱,他有图书馆管理员的身份,他有许多认识并且相处不赖的狱友,他得到些许人的尊重,他熟悉并依赖这里的生活。而离开监狱来到外面世界,他以往在监狱里的一切都烟消云散了,他只是一个服刑结束出狱的新人,需要适应这处处为新的世界;如何摆脱肖申克的舒适与惯性,重新开始新的生活,这不是老布一个人的境遇,每个人曾经或即将面对这种处境。
老布的选择很简单,死。但大多数人哪能这样就结束生命。虽然活着没什么意思,但是能不死,就先尽量别死,是吧。
这跟我最近的遭遇有什么关系?
我是一名大三的学生,新闻学专业,我从大学一入学就有一个宏伟的目标:不要当记者。所以我大学的几年,恐怕都是要为了这个目标而努力奋斗。我才进入大三,大学刚过去两年,掐指一算,留给我的时间还很多,就业离我多远啊,我就放心读读课外书、跑跑课外步、走南闯北吧。
前两天晚上,我没事上知乎,本着好奇心,查了一些关于职业发展的问题。记者的吐槽,就业的套路,四年的准备……这下可把我吓得不轻。我之前从来没有深度地思考关于我将来就业的问题,职业发展在我脑子里就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关于这方面的资讯越查越多,就越发感觉,像XX要从娃娃抓起一样,就业要从大一就开始抓起。观乎整个社会,现今运行的这套系统,就是要你从大一开始就有职业规划,要有计划地学习、实习,积累行业知识与技能,到大四找工作才不费太多力。找工作多重要,工作占据了你今后数十年的人生。
而我之前整个世界里,除了正常上课外,读书、看剧、玩游戏占了很大一部分,我深深沉醉在这种生活里,轻松、柔软,没有一点焦躁。我经常戏称自己是提前进入养老生活。现在我才尖锐地意识到,这种状态是我的肖申克,我深处其中,感知其间的舒适而不愿离开,同时更多的情况是:我不自知。现在如同有一根刺戳过来,我大学两年多的生活信仰像一个满气的气球一样慢慢泄了气。
不自知比不愿离开更可怕,当有一天从不自知的状态中醒来,才发现自己面对的是怎样的一个现实,而要采取什么行动都为之已晚。如果我继续这种舒适的生活直到大三结束,大四上开始找工作的时候,我就会猛然醒来,才发现自己没有任何积累,甚至与更多早已逃出自己肖申克的人相比,一无是处。
经过几天的信息搜集、分析和对自身的考量,我基本确定自己以后想去互联网营销行业。想一想,如果从现在开始还沉浸在我自己养老模式的肖申克里,到面临就业时,一个零互联网营销经验的我,如何挤进“千万人欲往”的这条队列前头。我从现在开始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开始实践,或许还不晚。想起一句话:“种下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而后是现在。”我又想起我认识的许多师兄姐、职场人士,都有一个共识,趁早做职业规划,趁早明确方向以奠定基础。现在其实也还不算晚。
我们年轻的时候就一直处于受骗当中。最大的一个骗局,大概就是老师、大人跟我们说的:“现在努力点,进入大学就自由、轻松了。”进入大学的人,看似自由,可以拥有自己轻松的生活。有的人致力于阅读与写作,有的人沉迷于宿舍打机,有的人热衷于体育运动,收获不少乐趣……但其实很多人从此营造起自己生活的肖申克,而不自知,不自知代表着满足当下的状态,而就不去探索其他有利于自己长远发展的东西了。而当自己刚好探出头去,才发现自己深处肖申克的阴暗中太久,眼睛受不了一丝强光了。
把最近的思考写出来,想分享给更多人。或许你还没察觉到自己的肖申克,它的拘束、它的惯性太大了。但是你可以现在开始就思考,大学四年毕业后想从事什么工作?你能为它做什么准备?你需要有怎样的核心竞争力才能挤进这个行业里去?如果想通这几个问题,那大多数人应该会改变一个生活状态。
并不是说读书、跑步、观剧、旅行、娱乐这种舒适生活不好,而是太早沉溺于这些而没有抽离一半精力出来,没有为自己今后发展定下明确方向,使得自己没有为以后物质生活奠定基础的空间与时间,到最后反倒误了自己的生活全局。想起来,肖申克,用一个贴切的名词来形容,应该是“舒适圈”。
不妨空出半个小时,想想自己怎么走出肖申克去?逃出舒适圈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