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那么在乎别人的看法,为什么那么在乎自己的面子,为什么总是习惯用别人的看法来判断自己是否成功是否有价值,我们或喜或忧或焦虑。当我们看到西方文化熏陶出来的人们的行事风格,做人的准则,或自由或随性或唯我独尊,很多时候很多事情都会与我们不同。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对人之初的中国文化的“性善论”与西方文化的“性恶论”的不同所产生的不同状态。
最先在中国文化中提出人性本善论观点的是儒家仅次于孔子的大师孟子。他在儒家思想发展史上的重大贡献就是提出了人性善论。他的观点是通过人禽之辨、心性之辨以及性命之辨和仁、义、礼、智四端而建立的,提出人不同于动物的立论。孟子的性善论所说人之初就具备了善的本质特点四端,恻隐心、善恶心、辞让心、和是非心。不具备这种善的本质特点就不能称为人。孟子的性善论把人的标准定得很高,是人想要成为君子或圣人的基础,他认为只要顺应人的本性就能达到人性修养的高峰,即仁、义、礼、智。性善论将人从出生就规定了一个圣者的道德高度,人要在今后的生命中不断努力去达到人性修养的最高标准,这导致了人本性上另一更具动物性的一面的事实被模糊甚至羞于提及,人便开始不断的自我否定和质疑。从悠悠的中国历史可以看出中国文化中的性本善论也使人们更多的依靠道德和良知自成一体的是非观念体系,并在中国人自己的历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源于古希腊和古希伯来的西方文化,包括并依靠的主要是宗教信仰。在人性善恶的思考中,明确了人性有深厚的性本恶的存在,同时提出了原罪说。任何人生下来既有罪恶,宗教信仰认为通过笃信上帝,就可以获得灵魂的拯救。西方做人的原罪论把人的做人起点定的离人性中的动物性很近,生下来就是人带有百分百的动物性。因为有原罪,所以需要用忏悔和良好的行为来获得上帝的救赎,否则灵魂无法进入天堂。由此设计出的国家、法律、议会以及对人个体行为的种种观念,也同样描绘出了西方文明的轨迹。
性善抑或是性恶论,解释了我们在不自觉对比东西方文化差异的时候产生的很多困惑和不解。东方人和西方人的差别不是人种,因为人类的基因是一样的,最根本的差异是人性究竟是善还是恶的根本观的不同。人性本善与人性本恶观点的传统差异,深深地影响了中西文化长期以来的发展的方向,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导致了两种不同形式的意识形态,也书写了人类不同的东西方历史,形成了今天东西方人根深蒂固的不同的思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