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微信公众号“看理想”里的一篇文章,其中梁文道先生对网友关于读书方法的回复我很受启发。
大致是这样说的:“最好不要一开始就限定自己的阅读领域,而是以你最感兴趣的核心问题作为出发点不要把自己变成一个领域的专家,而是沿着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来发散”。
为了践行这个想法
在看完《韩非子》之后为了对法家有更多的了解看了易中天老师写的的易中天中华史之《从春秋到战国》《百家争鸣》《秦并天下》《汉武帝国》。
1.最直观的感受是每个思想都有它的时代背景。它是在什么时代背景下提出的是不得不去考察的。没有最完善的思想,很多都是针对当时的问题提出来的,具有针对性。
这也是读书人被称为书呆子的原因吧,“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对于自己所处的时代以及社会知之甚少。而按照书里所说的观点行事,时代背景就不一样,那么碰壁只怕是在所难免了。这和刻舟求剑的人又有什么不一样呢?!有理想是好事,但是想要做一番事情还是要了解现实社会的游戏规则。
2.看了很多儒家的书,都是在和你讲人性的光明,讲仁义。《韩非子》大多都是在讲人性的阴暗,讲利益。他会直白的讲出“造棺材的人制造棺材,就希望别人早死。这不是制造棺材的人狠毒,而是因为利益就在别人的死亡上”。
3.儒家更有理想情怀,而法家显得更务实。理想情怀做事情难免显得不切实际,做事情不是以实际情况为依据,而是以理想为依据。法家是不是这方面又显得太务实,而显得没有信仰了呢?另一方面不同之处在于儒家更多的是“守旧”想要恢复周礼,以礼治国。而《韩非子》怎么说?“假如当今之世有人赞美尧、舜、禹那一套方法,也一定会被新时代的人嘲笑。因此,新时代的圣人不羡慕远古时代,不效法永恒不变的常规”
“然则今有美尧、舜、汤,武、禹之道于当今之世者必为新圣笑矣,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韩非明明是荀子的学生,最后怎么还变成法家了?这也是有意思的地方,《荀子》不可不读。
4.法家讲“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这句话真的挺有意思。法家讨厌这些随便议论朝政的人觉得这种人该死。对于墨家这种侠士也是超级不待见。用道德和侠义为理由去违反国家制定的法,人们反而觉得很佩服这种人。虽然法家立法精神是为了君主统治,集权。但是这点确实值得深思,如果原则可以随便违反,那么原则还是原则吗?
5.战国那个时代是一个无德的时代,大家做事讲究不择手段,不讲道义只讲利益。纵横家苏秦张仪之流趁着这个机会发大财。孟子在这个时代固守自己的道义发出了那个时代稀有的声音。孔孟可以说是迂腐的,但却是值得让人敬佩的。不是不懂得那个时代的游戏规则,而是拒绝与时代共舞。宁愿颠沛流离一辈子也不改变自己的操守。要不为啥孔乙己说:君子固穷呢,哈哈。
6.最后还是想感慨一下:
之前听说过一句话:你所处的时代就是一个其他时代的天才永远也复制不来的东西。(李白那些人之所以有那样的成就也是因为在当时的那个时代)
去了解自己周遭的世界,并不断了解自己,发挥自己的价值,这样度过一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