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万物荣华,大美中国,江山如画。云南洱海碧波万顷,不远处苍山青翠。8年前洱海湖畔,习近平总书记留下“立此存照”的约定,殷殷嘱咐:“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让‘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自然美景永驻人间。”系统治理生态环境,全流域加强保护修复,如今苍山洱海风光更加绮丽。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保持良好生态环境是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的工作,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要步伐,推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山一程,水一程,情系“国之大者”。从东南沿海到黄土高坡,从东北平原到青藏高原,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走到哪里,就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讲到哪里,对生态文明建设念兹在兹,倾注巨大心血。2018年5月,党中央召开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正式确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系统阐释人与自然、保护与发展、环境与民生、国内与国际等关系,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律性认识达到新的高度。
随着对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是当今时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绿色发展不能是一句空话,应落实到生产生活之中。市民的一次低碳出行,工厂企业的一款节能产品,政府部门的一次环保执法……这都是绿色发展的具体体现。绿色发展就是要让这些行动更加自觉、协调而普遍。如果每一个人、每一个社会组织机构,都能将绿色发展自觉付诸行动,环境的修复治理,生活方式、能源产业结构的绿色转变,就不再是令人望而却步的难题。
新思想引领新实践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几十年时间,中国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才走过的工业化历程,也积累了大量生态环境问题。如今,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发展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社会是我们的追求与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