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的时间管理终极底层逻辑:时间是不能被管理的,最后需要管理的是我们自身。

kill the fasion:一切流行的都是骗局。
误区一:设定截止日期。
以为设定deadline你就不拖延了?你太小看自己了。人的理性强大到时时刻刻为自己找辩解。截止日期往往会成为你的实际工作日期,所以最好的办法是:超前完成。
对付办法:参加自己婚礼法。参加自己的婚礼,你一定不想迟到吧?甚至会提前半个,数个小时,用这种思想来管理自己。对抗拖延症的最好办法就是提前完成。
当然,除非是你根本不想结婚。。
误区二:重要、紧急的四象限法。
前提是,你得先能想明白到底对你啥是重要的,啥是紧急的。能想明白的人不需要机械的制定四象限。想不明白的人,制定了也无法遵守。你今天可能觉得学英文重要但不紧急,过几天可能又觉得因为不着急所以放到每天的最后一项任务,然后可能因为累就没有完成,然后,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要么制定了就完全完全完全遵守。
要么,干脆就别制定了,今天觉得什么重要就做什么。我见了太多因为觉得需要时间管理,反而更紧张更过不好一生的人。像柳比歇夫那样记了54年时间账本的是太少数,那几乎就不是“人”。做回普通人,会失败会懈怠。不丢人。
误区三:分块工作和休息。
拜托,人又不是真的机器,每天生理情况都不同,干嘛非要单板的制定时间分块呢?如果好不容易进入心流状态,之前设定的闹钟搞不好还会影响来之不易的高效。我崇尚自然之力。只要稍微有点累了,就理直气壮的休息。别硬撑,别勉强。因为,累了出错多,效率反而低。
“旧式日历”时间管理法:
喵喵小时候很喜欢那种挂在墙上的老式日历。纸质很薄很差,彩色印刷的既错位又粗糙,浓浓的劣质,却糟糠的亲切之味。
我后来把它用在了时间管理法上。把要完成的事情记在活页日历上,做完就撕掉。释放了大脑内存,我不需要总惦记着之后的事情。
好处一是,每次动手撕日历给我莫名的成就感,以至于每天都会吵着要自己来撕。把写有已经完成的事情的那页重重的斯拉一声扯掉,哪怕是完成了再小的事情。
好处二:不断变薄的日历提醒着我,这一年又过去大半,该抓紧了。
好处三,撕掉这个动作带有很强的仪式感,让人真正感到事情完成了,不用再惦记。
像刘润老师那样邮件,calendar,通讯录,印象笔记同步一切非常高效,但会让我觉得更忙碌,不适合我。我不喜欢那种手机依赖症的感觉,总带着电子产品,让我忍不住会做别的。

别害怕时间,也别冷落忽视它。让它作教练,管理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