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有意义的工作有感

最近,我读了第二章《纯粹意愿——为什么不将“想做的事”变为工作呢》,本章由浅入深地阐述了纯粹意愿的发掘、意义及如何转变为工作等几方面的内容。我对纯粹意愿有了更深的理解,那就是我们做事的起心动念,就是内心动力的源泉。

纯粹意愿,每个人都有,它会在生活中或喜或悲的境遇里产生,因此,它会因每个人经历不同而有所差异,同时,也会随着每个人的成长而不断地优化明确完善。

但有多少人能遵从自己的内心所需,去将纯粹的意愿追寻实践,去扩大,去实现它呢?

我观照了自己的内心。作为一校之长,带动全校师生的和谐发展,快乐向上地自我成长是我身上肩负的使命。那么,我的纯粹意愿就是为师生成长服务。

如何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树立教师自我提升意识呢?现在看来,就是想让教师站在工作的视角,审思观照自己,把工作变为“想做的事”,或把“想做的事”是定向到工作上。这需要一个过程,我查阅了一些学校管理书籍,初步总结出了一套适合我校的“四部曲”的精进教师队伍方案:一洞察,二立榜,三引领,四实操。

第一步洞察每位教师的内心,寻找出有深爱教育情怀,深耕教学,乐于钻研,乐于奉献,不怕吃苦的教师,肯定并放大他们的纯粹意愿,鼓励他们大展拳脚,托起他们,为他们搭建展示能力的平台。(举例后备干部、许老师)

第二步,树凯模,立榜样,带全体,创建积极向上的教师风貌,形成良好的工作作风。但同时,也要考虑到这种做法也可能存在一些弊病——妒忌心滋生。

第三步就尤为重要了,这是要做思想的引领。我发动中层领导,每周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学习内容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传统文化中的大道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在教师节的讲话精神等等正师风,悟师道,担使命的正能量思想为主,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大家,带动大家明确坚定“教好每个学生”的纯粹意愿。

第四步实操,我们的老师们渐渐地将纯粹的意愿变为工作的动力,他们就会以课堂为阵地做好自我研修,提升各方面自己能力,惠及每一位学生。

每学期末,我都会组织全体教师开展经验交流活动或是教学故事等比赛活动,大家相互学习交流,肯定大家“教好每个学生”的纯粹意愿,激励大家深入其中,让大家意识到做好本职工作的每一项就是在创造有意义地工作。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