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是世界读书日,公众号们又在蹭热点,上演了一大波的“读书好,好读书”的文章,号召大家多读书。
号召大家多读书我没意见,但是他们给出的理由我有些不服气,他们说的还是老一套:读书虽然没什么用,多读书还是可以陶冶情操的。
难道陶冶情操不是读书的价值体现之一吗?怎么就是没什么用呢?
“读书无用论”由来已久,甚至觉得别人读书就是在装X这样的神之鄙夷并不少见,这样的看法在如今的信息时代,或许要改改了。
首先我们来说说“读书无用论”,簇拥这种观念的人,说到底是把读书和物质收入直接关联,认为读书没办法带来什么实质性的东西,特别是没带来钱。在这样的人看来,不挣钱的兴趣爱好,花钱的旅途...大概也是没什么作用的,他们完全忽略了精神世界的收入。
每一次的读书行为,其实都是在给读者的精神世界开荒,人生的必定有终点,在走向人生终点的过程中,读书可以让我们看到更多的风景,丰富人生旅程和消除部分的孤寂感。
人生而孤单,解决孤单的最好方式是寻求情感认可,这点阅读很容易做到。在规模浩瀚书籍中,你身上发生过的任何事情,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都称不上新闻,在生活中寻找同伴或许并不容易,在阅读寻求“感同身受”却不是难事,人生活得越久,就会越来越意识到理解的难能可贵。
不断带来感情碰撞的阅读,可以让我们在阅读的过程当中发现自我和认可自我,给我们力量去成为我们自己。这是读书带来的精神力量,并不虚无。
退一步来说,除了精神世界的收入,读书在现在的社会中还存在许多转化的可能。
信息时代,仅仅拥有“一技之长”并不像旧时代那么吃香了,“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也不怕”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新时代需要我们成为更多信息的载体。读书是信息有力的来源之一。
信息时代的人际关系网更加广泛,我们的工作和生活需要和各种各样的人交流,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需要从一个话题开始,或许说需要一个连接点,有的连接点可能一样,有点连接点可能不一样。读书可以为我们创造更多的连接点。因为阅读带来的广阔知识面,使得你与对话者之间“有话可聊”。当“有话可聊”成为你与别人之间的常态,这就是“沟通能力强”的体现。
社交网络的发达也给“书”提供了更多的工具属性。专业文学作家写的“阳春白雪”仅仅书籍中的一部分,素人作家的崛起很大程度上丰富了书的种类,降低了阅读的门槛,很多养生、管理、教育、民生、各个行业分析的民生百态、专业经验分享的书籍已经到了层出不穷的程度,每个人都有表达的机会。
通过这些不同领域人的表达,我们可以加深对某一行业的理解,甚至进而学习这个行业的基本技能。比如我从没有学过设计,可是通过网络搜集PS书籍和学习资料,进行一段时间实操训练之后,我也有机会去成为一个菜鸟设计师。读书提供了学习技能的途径。
而且是读的书越多,读书作用越明显。不同书籍融会贯通之后,会碰撞出意想不到的正面效应。
读书总归来说是良好的习惯,但是很多人,包括我,很少会和别人主动聊起读书这个话题,因为在很多人的思维里面,宣扬热爱阅读等同于装X行为。
对此,我忍不住想说,如果你觉得别人读书是在装X,会不会是你太LOW。这句话有些重,可是我坚持。
因为在喜欢读书的人看来,读书并不是什么高贵的行为,读书说到底只是一种可以获取愉悦的兴趣爱好而已,这个兴趣爱好和你喜欢跑步,喜欢养花,喜欢打游戏一样平凡,形式不一样,追求的一样的,不侵犯他人利益的兴趣爱好没有高低之分,都值得一视同仁地获得尊重。你非要说热爱读书等同装X,那是你把自己看低了,无他。
“读书无用论”“读书装X论”是时候该改改了。不排斥的话,尝试去接触阅读,有可能会发现一个不一样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