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从未想过,原来贴奖状上墙还是有学问的。每到期末,孩子最开心的除了对长假期的期待外,更重要的是享受散学前的奖状颁发仪式。奖状是对过去成绩的认可,是一种激励和鞭策,也是未来成长的动力和见证。
家里的墙上又开始贴奖状了,大到B5的红奖状,小到巴掌大的表扬信,我都给贴墙上了。从最初零星的一两张,到如今的十来张,一眼望去,赏心悦目,心旷神怡。
曾几何时,老大在小学伊始,每逢期末有拿奖奖回家时,我总是郑重其事地放通道的墙上贴。像是惯常动作,没有任何疑虑——奖状不就是拿来鼓励的嘛?然而,有一晚,同住的家婆与小区的老阿姨散步闲聊回来告诉我,那些奖状要保存好,不要损伤了,到时孩子初中考还有大用处。于是,那些贴在墙上的奖状被收纳起来了,如同被尘封的宝藏一般。后面零星获得的奖状亦是同等待遇。可谓知其然,却不知其所然,人云亦云。直到孩子小升初,才发现奖状的用处,就是为了证明孩子小学阶段的努力程度。初中学校并不要求查验原件,最多就是放入简历中。只要将奖状们扫描保存成电子版归档就可以了。
当奖状被束之高阁时,似乎老大努力的动力比原先少那么一丢丢。或许努力是有努力了,但结果怎么样却没过多复盘和确认。老大如此保存奖状,二娃和三娃学习又是如何呢?二娃低年级时认真对待,适逢学校重视“赏识教育”,除了学习上,还有其他活动的参与,奖状颁发的数量比老大念小学时期要多多了。更甚者,一个学期拿到六七张奖状均有可能。不像老大那会,一学期下来,最厉害最优秀的学生也就三张或四张。
老二用一本资料册来装她的奖状,一二年级那真是拿奖状拿到手软。然而,到了中年级,精力有限,收获奖状数量变少了。对于不贴奖状,影响最大的是三娃。因为奖状不贴墙,孩子对于学习成果是没概念的。学习目标并不十分明确。在学校上课听讲是认真的,会按时完成作业。但在家长没监督的情况下,预习、复习等习惯并没有跟上。当一天和尚敲一天钟,长此下来,知识点掌握不扎实,没有及时得到正反馈,成绩也就上不去了。
然而,工具是拿来用的,哪怕价格不菲的瓷器,没使用也就发挥不出它真正的价值。那奖状也是拿来正反馈,拿来鼓励的,而且需要及时性。
如今,大到学期末校级的奖状,小到每周班上的表扬信,我给贴墙了。那一张张纸片,就如同企业的目视看板,让榜样和目标明确清晰。奖状贴上墙,展示和肯定孩子们的努力和优秀表现。
写此文时,老三期末终惊喜地拿了“学习进步之星”,我存好电子版后便贴墙了。老二正拿着“三好学生”的奖状,让我贴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