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二、全力参与棚户区改造

四十二、全力参与棚户区改造

       2009年国家下发了关于《关于独立工矿企业棚户区改造的意见》的文件,我们敏锐看到蒲纺原建厂初期一批破旧房屋依靠政策支持改造的契机。在张总等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开始启动蒲纺棚户区改造工程有关前期准备工作。但在前期申报工作并不顺利,有大量数据需要摸排,繁琐的手续需要办理,向前推进很困难。张斌老总点将要我参与其中,本来棚户区改造不在我职责范围内,但是能给蒲纺老百姓做实事得实惠,我非常乐意去做这件事。

      在我牵头带动下,各社区积极配合,对蒲纺范围内需改造的房屋进行全面摸排。我是房改办主任出身,对此项工作轻车熟路,很快汇集了原始数据,符合棚户区改造条件的破旧房屋116栋共计2261户,为把工作做得更细无差错,分别对这些房屋拍照存验,按社区和楼栋将楼栋号、单元号和房号造册登记,详细记载每个单元房户主姓名、身份证号、联系电话和是否住家,并存入电脑储存备查。

        按照国家棚户区改造申报的要求,要进行改造方案的预设计要求建筑资质一级设计院)方案及资金预算报告书,建筑设计方案可行性(建筑评估一级资质)报告和“五证”(土地权属证书、旧房屋拆除安全批准证书、规划批准证书、环评报告书、建筑施工批准证书)。上述证书涉及十多个部门,按正常流程一年半载能跑下来都算顺利的,要在短时间把资料报上去,必须要特事特办抢进度。在张总亲自过问下,赤壁市常务副市长叶文华召集上述部门开了协调会,要求各部门在一周内把全部证书办妥。建筑预设计委托深圳建筑设计院武汉分院、同时委托华中科技大学建筑评估公司拿出设计方案和评估报告书。连同棚户区改造采集的各种原始资料和数据一并报当地发改部门,再层层审验报批,最后到省发改委投资处初审,再召集专家组对项目进行全面会审。这项工作一环扣一环,繁琐复杂,容不得半点差错,以李梅爱、雷敬元、周建西组成的工作专班可以说是日以继夜,车马劳顿,终于登上赤壁市棚改项目审批的“头班车”。方案经过按专家的意见修改完善后,蒲纺棚户区改造项目获得国家批准并下拨第一批改造资金。

       我们又请求张斌通过武汉市副市长袁善腊的关系,联系武汉青山区委,由赤壁市规划局局长龚兴、房产局副局长邹新城以及蒲纺严志开、李梅爱、雷敬元、周建西等组成联合考察组,赴武汉市青山区最大的棚户区改造项目实地考察,了解土地置换、工程开发、施工组织、原旧住房补偿标准、安置房分配办法等各项政策和具体规定,并由我执笔完成了《武汉青山区棚改安居工程考察报告》,向党委会作了详细汇报,为蒲纺下一步棚改工作提供了一个可借鉴的范本。

        2011年3月,张斌不幸在岗位上因病殉职。市委、市政府重新组建了蒲纺新班子,由原市政府党组成员、市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陈世新担任蒲纺园区管委会工委书记,兼任蒲纺集团公司董事长;原陆水湖办事处党委书记方高松任管委会主任,兼蒲纺集团公司总经理。新班子上任后,励精图治,求真务实,在邀请清华大学建筑规划设计院和武汉理工大学有关专家考察蒲纺后,充分听取专家意见并根据专家团队的意见,对蒲纺的发展作了重新定位,即全力打造全省纺织服装产业集群,把蒲纺建成生态、宜居、兴业的都市产业园。同时邀请请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专家团队帮助编制了《蒲纺发展战略研究概念规划》,使蒲纺的发展蓝图提升到科学化、专业化的层次。

       蒲纺棚户区改造工程续建得到赤壁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并在市财政资金紧张的情况下,破例配套1000万元资金。市委书记丁小强、市长江斌带领四大家领导,到各工地选址踏勘,高瞻远瞩,从发展的角度出发,把按原棚户区区域就地分散改造的方案修正,改为实行集中建设,成片开发,完善配套,便于管理的思路,选定六米桥709库区这一片作为预设建设工地,并把此区域道路拓宽、防洪沟盖板、排水管网改造、水电线路移位等工程交市政公司限期完成。经过重新设计,棚户区改造安置房确定为17栋538套住房,采取6+1层混凝土坡屋面的建筑模式,有90平方米和70平方米两种户型,建筑总面积48964平方米,并进行商业、生活设施的配套建设,预计总投资达4407万元,由国家投资和地方政府及蒲纺自筹相结合加以解决。

        经过与709库内租赁的企业洽谈搬迁补偿,平整土地、公开招标,确定施工单位,奠基开工,蒲纺近二十年最大的基建工程如火如荼铺开了摊子。但是基础开挖就碰上了难题,这是原荆泉河的故道,流沙和淤泥给施工带来意想不到的困难。李梅爱、周建西牵头的施工专班为此忙得焦头烂额,被工程指挥部天天催进度。好不容易工程完工,面临着棚户区拆迁安置户多方面的需求和较高的期望值,分房到户又成为一大难题。李梅爱老总每天在办公室面对着川流不息的安置户提出的各类换房要求不胜其烦,提出把安置房分割到三个社区去分配,但社区之间怎样平衡又是一个大难题?这时六米桥党委书记刘树林出了一个点子。说:“雷主任曾是房改办主任,在这方面有经验,由他主持分房,我们大家都来支持。”此言一出在党委会上获得一致赞成。这样我又被抬举披挂上阵,担当起主持分房的牵头人。我挑选党政办常务副主任徐和炎作为我助手,在管委会机关和各社区抽调骨干力量成立分房小组,全面实际操作分房各阶段的具体工作。

           市委书记丁小强(左二)市长江斌(左三)视察棚户区建设工地

        经过调查摸底,安置户提出来的要求大致归纳为四大诉求:一是原纺织厂老劳模洪骥才虽是这次棚户区改造最大受益者,他家三代共分配到三套还建房,但还是以以省劳模的身份要求给予自己在分房上特殊照顾,点名要靠公路旁二楼的住房(下面是铺面,上有顶棚,公共面积可利用),并背着一摞劳模证书和荣誉册到省市总工会上访;二是有部分行动不便的老人,家中有重病患者或有瘫痪残疾者上楼不方便的家庭要求住一楼的;三是要求分房公开透明,不能暗箱操作,分房方式有监督、有权威,可验证,机会均等;四是两种户型不能混淆,要根据家庭人口、原住房面积补偿,以预先登记确认的面积为依据,并张榜公示。我们分房小组根据安置户的意见和要求,有针对性制订了四

                 棚户区拆迁改造后新建的安置房六米桥“翠泉苑”小区

条规则:一是由各社区从安置户中挑选出在群众中威信高、能力强、作风正派之人各4名共12人组成分房监督小组,全过程参与分房会议讨论与日常活动。二是全过程公开透明。从分房户主资格公示,到分房规则和操作程序,各项细则制订,都采用公告方式明明白白昭告分房户主。三是严密操作。

       分房采用二次摇号方式,第一次摇顺序号,第二次摇楼栋房号。为增加权威性,我们邀请市司法局公证处派公证员在现场实际操作摇号,并喷绘了巨大的待分配房屋的平面图,固定在桃花坪俱乐部舞台墙面上,每一次摇号后,由监督小组成员将户主的姓名用油彩笔写在楼栋房号上,便于现场确认和监督,楼栋房号用塑料园牌精心设计,上面标明楼栋、单元和房号,一则作为在现场摸号凭证,二则可以作为将来领取钥匙的号牌。四是根据安置户不同需求,分为四次摇号,第一次是拿出全部待分配房屋二楼,由冯骥才单独摸号;第二次是特殊需求的安置户群体(需要住低层一楼),将全部一楼让他们集中摸号;第三次由90平米户型摸号;第四次由70平米户型摸号。

       分房现场定在桃花坪大礼堂,分房工作人员各就各位,各司其职。现场有公安人员维持秩序,规定安置户如现场不按程序无理取闹,取消分房资格驱出场外。参加分房人员按摇号顺序在椅子上坐好,依次上台摸号。台上资格审定、房号登记签字、房款收银三个专业组办公桌一字排开,由公证人员确认房号后,由工作人员喊号和引导,拿着分房号牌办理登记和交款,一条龙服务完成全部分房购房手续。

       分房工作全面完成后,无一人对分房工作有异议和上访。我们又组织分房监督小组成员和分房领导小组主要骨干到赤壁市物业管理较好的小区参观学习,并通过推荐和选举,成立业主管理委员会,通过择优引入物业管理公司进驻,再移交社区实行日常管理。如今棚改新居“翠泉苑”成为一个实行物业集中管理的小区,排列整齐的房屋,干净整洁的环境,完善的配套服务设施,成为蒲纺新城建设一张耀眼的“新名片”。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