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心理学,而且由于初中时很喜欢毕淑敏的文章,知道她曾做过军医,现在除了作家还有心理咨询师的身份,所以连带也开始关注心理学。说到系统地学习心理学,应该要算是目前这个备考心理咨询师的阶段了。我觉得心理学是一个很奇妙的学科,它既采用科学的方法用数据分析等手段探测人的内心世界,又包含一些不能完全用科学解释的理论,比如著名的精神分析学派理论等。
其实我最早关注心理学,并没有什么高大上的理由,只是为了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罢了。但是由于相应的通俗心理读物的缺乏,现有的不是用噱头吸引读者,就是内容缺乏与实际联系,没有可操作性,所以一直是一知半解的状态,只有在生活的熔炉中锤炼自己,跌跌撞撞地前行。
这也就是为什么当多年以后,我读到武志红的这本《为何家会伤人》时如此激动。中国实在太需要这样深入浅出、符合国情、直达病灶的心理读物了。即使是在我已经深入地分析过自己和原生家庭的问题后读到,依然给了我很多启发。
下面说一说书里几个对我很有帮助的点。
1、关于进化爱的方式。书中这样说“以前物质匮乏,生存很容易出问题,所以父母之爱的集中表现方式就是,牺牲自己的物质,保证孩子的物质生存条件。但现在,物质匮乏已经居于次要地位,父母应该进化爱的方式,从以前关注物质的方式脱离出来,应该更多地考虑孩子的人格成长和心理需求。”这是很多中国家庭在育儿过程中忽视的问题,只一味满足孩子物质需求是危险的做法,很容易造成孩子把与父母的关系功利化,使其出现心理发育不健全、人格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
2、言行不重要,重要的是感受。成熟的父母会先了解孩子的感受。书里举了一个案例:孩子不想回爷爷奶奶家,原因是觉得他们太唠叨,妈妈说“爷爷奶奶是为你好”,这就是只讲道理而忽视孩子感受的表现。我根据书里的观点认为合适的做法是,“他们说得太多,让你心烦,觉得唠叨了吧?妈妈可以理解你的感受,但是我们换个角度想一想,爷爷奶奶对你是好意,只是用错了方法,我们要尽量体谅他们,当然妈妈也了解你的苦恼”。这样孩子就可以体会到妈妈对他情绪的理解,从而平静下来,认真去想妈妈说的话是否有道理了。
3、“成熟的人具备两个核心特征:不欺人和不自欺。这样的人热爱真相,不论真相多么痛苦,他们都不逃避,不用欺骗别人和欺骗自己的方式扭曲真相,而这种勇气带来的现实觉知能力是心理健康的基石。相反,不健康的人缺乏直面真相的勇气,他们的现实觉知能力因而出现了问题,他们用欺骗自己和欺骗别人的方式把自己的人生变成一团难以辨认的迷雾,而他们的心灵最终也在这团迷雾中失去了方向。”只有敢于直面残酷的真相,才有可能彻底扭转局面,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4、“如果你初为父母,请切记:在婴幼儿期,爱远比教育更重要,一个健康、和谐而亲密的亲子关系远比更多的知识更重要,这是人格的基石,也是人格的内容,所谓的情商也是由此形成基础。所以,与其急着给你的孩子正确的、好的知识,不如给他一个好的关系,爱他,同时尊重并鼓励他的独立。还请切记,你与孩子的关系,是他以后一切行为的基石。如果你既爱他又尊重他,那么他长大以后就会爱一切,他会像你爱他一样爱你、爱恋人、爱朋友、爱知识……爱真相。”
5、“每个人的生命体验最后都构成了一个现象场,它就像是一个人认识世界的坐标体系。亲人间的理解之所以很难,关键原因在于,我们习惯从自己的坐标体系出发,去推测、揣摩、评价甚至抨击另一个人,却完全忘了,对方也有一个现象场,有一个与自己完全不同的坐标体系。同一件事情,因为坐标体系的差异,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认识。家里主要处理的是感觉,理解和接受彼此的感受是核心。如果,你渴望理解对方,就必须学会放下你的坐标体系,尝试着进入对方的坐标体系,这是抵达理解的唯一途径。”这种现象是最普遍存在的,恋人、夫妻双方都认为自己最懂对方,可其实他们只是自以为懂得而已。要想破除成见,首先需要放下自己的坐标体系,才有可能抵达真正的理解。
6、“家不是工作的延续,也不是工作的补充,家是一个完全不同的地方,需要特别对待。如果你工作处理得很好,千万不要想当然以为,运用工作的那一套方法,你在家中一样会处理得很好。”
“解决之道:让珍惜成主旋律
如何避免将权力规则带回家呢?
第一,要有明确的意识,将工作和家分开。告诉自己,这是两个不同的世界,需要用不同的方式去对待。
第二,不要把工作作风带回家。可以在家继续工作,但不要将工作的气氛带回家。
第三,保持整个家庭系统的平等。在工作中,必然会有领导。但在现代家庭中,在解决问题时,要有“一家之主”。但在沟通中,应该彼此相互尊重。
第四,让珍惜成为家庭主旋律。工作中,处理的主要是利益,目标是解决问题;家庭中,处理的主要是感受,目的是相互理解与接受。多一分理解,多一分接受,就多一分温暖,家就更像一个家。”
最后,把这段书中我最爱的话送给每个人。希望大家在未来的生活中都能经营这样一个家庭,让爱传递,生生不息。
“爱与分离,是生命中两个永恒的主题。健康的家庭,充盈着爱,也懂得分离。
健康家庭的父母,深爱孩子,将他养大,不是为了自己享受这一结果,不是为了永远与孩子黏在一起,而是要将他推出家门,推到一个更宽广的世界,让他去过独立而自主的生活。
而他,则势必会找一个伴侣,也会有自己的孩子。
等他的孩子长大后,他也会向父母学习,把他的孩子推向更宽广的世界。
爱,就在这样的循环中不断地传递,从我们的原生家庭传递到我们的新生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