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观后感及读后感
乙亥年大年初一,电影“流浪地球”上映,好评如潮,同名短篇小说早在2000年就获得科幻小说银河奖特等奖。
电影和小说在情节上又着很大的不同,不过基本框架都是太阳即将氦闪,人类为了生存,给地球安上行星发动机,带着地球离开太阳系,奔向4.2光年以外的新家园。
电影讲述的是地球在经过木星时,行星发动机受到木星引力的影响,出现大面积停机,地球面临着与木星相撞的危险。地球联合政府动用150万人,进行饱和式救援,重启了大部分的行星发动机。但是,木星引力已经超过了所有行星发动机的总功率,地球依旧无法逃离木星的魔爪。而领航员国际空间站的AI莫斯早已推演出这一结果,经过联合政府授权,放弃地球,带着空间站这一火种去延续人类文明。主人公刘启在这一危机关头,突发奇想,可以点燃木星,利用冲击波将地球推离木星。最后在众多救援队的努力和空间站的牺牲下,成功点燃木星,将地球推离木星。地球又重新踏上了2500年的流浪之旅。
在小说中,人类发现危机后分为两派,“飞船派”和“地球派”。“飞船派“主张放弃地球,乘坐飞船寻找新家园,而地球派主张带着地球,前往4.2光年以外的半人马座开始新的生活。考虑到飞船生态系统根本无法维持到航程的十分之一,人类决定带走地球。在地球经过木星后的一段时间,许多民间组织发现,太阳没有任何的变化。民众认为是联合政府欺骗了地球上的所有人。各地民众相继开始叛乱,推翻了联合政府。在民众处决联合政府中坚持捍卫行星发动机的五千多人后,氦闪发生了。幸好,希望还在。
电影中,人类通过抽签的方式获得进入地下城生活的资格。小说里,岩浆渗入地下城后,人类根据年龄排队,年龄小的优先获得逃生资格,当主人公获得逃生资格时,他与母亲之间还相隔着两万多名大学生。后来,母亲被岩浆吞噬了。救援队被困于上海的一座大楼时,刘启与救援队关于先上人还是火石问题发生了争执,熟悉大刘风格的我,本以为救援队会坚持先上火石,电影里做出了妥协,火石和人一起上,但还是有两人牺牲了。莫斯放弃地球带着空间站离开,去延续人类文明。这样做非常理性,在生死存亡的关头,莫斯认为,人类,需要理性。
然而理性没有拯救地球,哪怕行星发动机重启,地球,依旧会坠入木星;人类,依旧要灭亡。理性无法拯救地球,我们只好希望上帝来创造奇迹了。奇迹是什么?奇迹是人类点燃了木星,救回了我们的地球。创造奇迹的是人类,不是上帝。创造奇迹的是CN171-11救援队的坚持,牺牲;创造奇迹的是那些选择放弃回家,选择希望,前往参加救援的人;创造奇迹的是刘培强牺牲自我,毅然将空间站开往行星发动机喷射的等离子流。
人类,在几百万年前,只是野兽眼中唾手可得的食物,而现在,我们创造了璀璨的人类文明。做到这些,人类依靠的不是服从理性,而是大胆的创造,合作,面向希望,甚至是牺牲自我。人类与野兽的区别在于,我们从不机械的活着,听从大自然的安排,我们一次又一次的选择希望,创造奇迹。在危机面前,我们选择希望,哪怕是失败,人类也可以自豪的死去,因为我们尽了最大的努力。这颗叫做地球的行星,就是我们永恒的纪念碑。
当然,电影和小说的存在许多BUG。流浪地球和许多外国佳作确实还有一定的差距。不过,无论是从特效还是情节,流浪地球都无愧于开启中国科幻电影元年的称号。不知为何,流浪地球最让我感动的是刘培强冲向木星系统播报的那句:前进三。我希望,中国科幻,永远前进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