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两种人同学比较多。一种是学霸,小学初中高中大学,读完学士读硕士,读完硕士读博士,国内读完还要到国外读,一生有大半辈子在读书,同学遍天下。另一种是学渣。小学读十年,中学再读十年,却始终与大学无缘,只好迈进社会大学深造,书没读多少,年级也不长,伴送走了一批同学,又留一级伴送另一批同学,同学走了一茬茬,自己却不挪窝。若生活在一个蛮荒小城,恐怕有半个城的人都是同学,在中国这个讲究人情的社会,倒也生活办事方便,这便是学渣的好处了。
学霸们志在宰割天下,同学中精英辈出,不在政场叱诧风云,便在学界独领风骚,在一些新兴产业方面同样不遑他让。纵观全球,除了少数落后国家地区,大多属于精英治国方略,因此学霸们才是世界和时代的引领和统治者,普遍居于社会上游,生活在各个现代化大都市。作为学霸,在同学中自然有俾倪他人的优势和条件。
学渣们始终处于劣势,与学院学派无缘,早早进入社会,首先得为稻粱谋,真刀真枪搏个安身立命之所,日积月累,也能立个小山头,建个小山庄,碰到运气好,还能成就个独立小王国。因为一直在实操,赶上了好时候,倒也屡有斩获,大都生活殷实,有滋有味。虽然不在国家社会的前缘,但论及物质享受和生活压力,学渣们的性价比是最高的。
最不济的是那些介于二者之间的。学也上了,高不成,低不就。专业知道一些,却不求甚解;艺术懂一些,却只知皮毛;人生体悟了一些,却不知真谛。站起来不够高,蹲下去又不能蹲到底。上不能触及国家社会高层,下不愿深入生活底部。文不能安邦武不能治国,胸无良策,牢骚满腹。不知世界多大,总以为天下莫己若。对学霸不服气,对学渣又看不起。结果是事业上不去,生活没搞好。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流行同学联络聚会。新媒体的快速便捷,让大家找到了各个时代的同学,甚至幼儿园的毕业照都纷纷晒出来,回忆上溯到记忆开始。每个人都有大批的同学群,穿梭于各群之间,人们于寂寞中获得慰籍。真个是:人生不止是眼前的苟且,还有群中的温暖。建群的好处,一方面,通过大家的集体回忆,让过去的岁月再次燃烧,为我们寂冷的当下生活取暖;另一方面,将各种喧嚣的生活和一知半解的体悟一股脑告知群众,获得存在感。建完群,便是难得的聚会了,必有热心人挖地三尺,将沉寂混淆于社会的做旧般的同学挖出来一秀。闻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大家既觉得新鲜,又觉得好玩,凭空于平淡无味的生活中掀起了情感波浪,于是趋之若鹜。其实多年以后,早已物是人非,能共同谈论的话题并不多。唯有以回忆为经,以情感为纬,共同向过去索要欢快,这就给不同的人们提供了一个演出平台了。
一般来说,学霸在聚会中,深受尊崇膜拜,是大家谈论的焦点,然而,学霸们见识广博,经历过大阵仗,自是不以为然,淡淡一笑,心中了了。学渣们在校故事笑话多,是聚会时取笑打趣的对象,学渣们因为闯荡江湖惯了,早已油盐不浸,能够自毁自嘲博取大家一乐,当然也会毫不吝惜。最为郁闷的是中间层,无亮点可秀,无谈笑之资,然而最想留下记忆的恰恰是他们,只要有一点拿得出手的活,也不管水准如何,别人情绪如何,一定要好好表演一番,对他们来说,天地就这么广,舞台就这么大,不容错过。
同学建群聚会已是常态,明里大家共忆过去,联络情感,实则各展实力,暗中较劲,誓要成为群中的热点人物,特别是那些中间层,欲望犹盛。多大点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