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出自 “阿敏其人” 简书博客,转载或引用请注明出处。
新的技术点的普及总是需要一些现在前面苦心探索,感谢
大头鬼Bruce、
扔物线 给 Android 开发者的 RxJava 详解。
等的开源奉献。
一、RxJava初认识
RxJava用来做什么?
异步,就像AsyncTask 和Handler等,但是更加强大。随着程序逻辑变得越来越复杂,它依然能够保持简洁。
RxJava最大的特点
观察者模式
后台处理,前台回调 的异步机制
观察者模式是一种经典的设计模式,网上有很多相关文章,经典的Java观察者的学习可以参阅此文——23种设计模式(8):观察者模式
我要观察你,你变动就要告诉我。程序你要听话。
安卓的中广播就是一种特别明显的观察者模式,我们注册了Home键监听,home被按下,你就要告诉我。
RxJava 的观察者模式
RxJava 有四个基本概念:
- Observable (可观察者,即被观察者)
- Observer (观察者)
- subscribe (订阅)
- 事件(Observer有默认三个事件)
Observable 和 Observer 通过 subscribe() 方法实现订阅关系,从而 Observable 可以在需要的时候发出事件来通知 Observer。
少年我们看图吧
我知道你不爱美人不爱江山,只爱代码,好吧
(按照常理来说应该是 观察者 订阅 被观察者 但是为了api设计需要,Rx这里是 被观察者 订阅 观察者 ,这个需要明确一下)
四个基本概念中,被观察者和观察者通过订阅产生关系,这个我们好理解,但是关于事件我们需要掰扯一下。
RxJava的观察者有2个,一个是Observer,另外一个是Subscriber。
Subscriber是实现了接口的Observer 的抽象类,他们的基本使用方式一样,但是拥有的事件确不同。
Observer,除了普通事件 onNext() (相当于 onClick() / onEvent())之外,定义了两个特殊的事件:onCompleted() 和 onError()。
Subscriber 在Observer的基础之上,还有拥有两个特殊的方法。
观察者Observer的三个事件
onNext(T t) 观察到变化之后要做的逻辑 ,关键工作都在这里
onCompleted(): 事件队列完结。RxJava 不仅把每个事件单独处理,还会把它们看做一个队列。RxJava 规定,当不会再有新的 onNext() 发出时,需要触发 onCompleted() 方法作为标志。
onError(): 事件队列异常。在事件处理过程中出异常时,onError() 会被触发,同时队列自动终止,不允许再有事件发出。
在一个正确运行的事件序列中, onCompleted() 和 onError() 有且只有一个,并且是事件序列中的最后一个。需要注意的是,onCompleted() 和 onError() 二者也是互斥的,即在队列中调用了其中一个,就不应该再调用另一个。
Subscriber 特有的两个方法:
onStart(): 这是 Subscriber 增加的方法。它会在 subscribe 刚开始,而事件还未发送之前被调用,可以用于做一些准备工作,例如数据的清零或重置。这是一个可选方法,默认情况下它的实现为空。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对准备工作的线程有要求(例如弹出一个显示进度的对话框,这必须在主线程执行), onStart() 就不适用了,因为它总是在 subscribe 所发生的线程被调用,而不能指定线程。要在指定的线程来做准备工作,可以使用 doOnSubscribe() 方法,具体可以在后面的文中看到。unsubscribe(): 这是 Subscriber 所实现的另一个接口 Subscription 的方法,用于取消订阅。
在这个方法被调用后,Subscriber 将不再接收事件。一般在这个方法调用前,可以使用 isUnsubscribed() 先判断一下状态。 unsubscribe() 这个方法很重要,因为在 subscribe() 之后, Observable 会持有 Subscriber 的引用,这个引用如果不能及时被释放,将有内存泄露的风险。
所以最好保持一个原则:要在不再使用的时候尽快在合适的地方(例如 onPause() onStop() 等方法中)调用 unsubscribe() 来解除引用关系,以避免内存泄露的发生。
我的是我的,你的也是我的, Observer都是Subscriber的
在 RxJava 的 subscribe 过程中,Observer 也总是会先被转换成一个 Subscriber 再使用。所以如果你只想使用基本功能,选择 Observer 和 Subscriber 是完全一样的,但是Observer在 subscribe()过程中最终会被转换成Subscriber对象。
所以,你用了Observer和在订阅后其实就相当于你用了Subscriber。
二、RxJava代码示例
as biuld文件引入
compile 'io.reactivex:rxjava:1.1.6'
compile 'io.reactivex:rxandroid:1.2.1'
引入io.reactivex:rxjava自不必说,引入io.reactivex:rxandroid是为了切换到安卓主线程等。
成功引入RxJava
二、1 最简单的示例
第一步 创建 观察者 Observer
Observer<String> observer = new Observer<String>() {
// 观察者的三个事件 onNext onCompleted onError
@Override
public void onNext(String s) {
System.out.println("=======我是观察者 Observer 的 onNext 事件,打印参数s:"+s);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Completed() {
System.out.println("=======我是观察者 Observer 的 onCompleted 事件,无参数");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Error(Throwable e) {
System.out.println("=======我是观察者 Observer 的 onError 事件,参数 e:"+e);
}
};
观察者的是 new 出来的,然后有三个事件需要复写。
第二步 创建 被观察者 Observable
Observable 即被观察者,它决定什么时候触发事件以及触发怎样的事件。
Observable<String> observable = Observable.create(new Observable.OnSubscribe<String>() {
@Override
public void call(Subscriber<? super String> subscriber) {
subscriber.onNext("onNext Fist");
subscriber.onNext("onNext Secind");
subscriber.onNext("onNext Third");
subscriber.onStart();
subscriber.onCompleted();
}
});
第一行代码中我们用 create()方法来创建一个 Observable ,并为它定义事件触发规则。
第三行代码开始我们看到了call方法,当 Observable 被订阅的时候,OnSubscribe 的 call() 方法会自动被调用,事件序列就会依照设定依次触发(对于上面的代码,就是观察者Subscriber 将会被调用三次 onNext() 和一次 onCompleted())
由被观察者调用了观察者的回调方法,就实现了由被观察者向观察者的事件传递,即观察者模式。(金句也,被观察者 调用了 观察者的 回调,数据从 被观察者 手里交给 观察者,此乃观察者模式,其实真正干活的还是观察者本身,其实这就是回调的工作原理,被观察者是一个被监控的闲情大爷,关于回调不太熟悉的同学可以看下此 野文)
第三步,订阅
// 被观察者 订阅 观察者 是的,好像是有点别扭,但是还是需要接受
observable.subscribe(observer);
完整的代码运行和分析
完整代码
public class MainActivity extends Activity {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onCreate(Bundle savedInstanceState) {
super.onCreate(savedInstanceState);
setContentView(R.layout.activity_main);
Observer<String> observer = new Observer<String>() {
// 观察者的三个事件 onNext onCompleted onError
@Override
public void onNext(String s) {
System.out.println("=======我是观察者 Observer 的 onNext 事件,打印参数s:" + s);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Completed() {
System.out.println("=======我是观察者 Observer 的 onCompleted 事件,无参数");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Error(Throwable e) {
System.out.println("=======我是观察者 Observer 的 onError 事件,参数 e:" + e);
}
};
Observable<String> observable = Observable.create(new Observable.OnSubscribe<String>() {
@Override
public void call(Subscriber<? super String> subscriber) {
subscriber.onNext("=======onNext Fist");
subscriber.onNext("=======onNext Secind");
subscriber.onNext("=======onNext Third");
subscriber.onStart();
subscriber.onCompleted();
}
});
// 被观察者 订阅 观察者 是的,好像是有点别扭,但是还是需要接受
observable.subscribe(observer);
}
}
打印:
=======我是观察者 Observer 的 onNext 事件,打印参数s:=======onNext Fist
=======我是观察者 Observer 的 onNext 事件,打印参数s:=======onNext Secind
=======我是观察者 Observer 的 onNext 事件,打印参数s:=======onNext Third
=======我是观察者 Observer 的 onCompleted 事件,无参数
我们在 被观察者 的 call 方法里面调用了三次我们可以和一次subscriber.onStart()以及一次subscriber.onCompleted();
订阅关系产生之后,被观察者 会三次onNext会将数据(此处为String)传输给 观察者。观察者在事件中接受到传输过来的数据,然后可以执行其他操作。
最后执行subscriber.onCompleted()回调,打印最后一句语句。
需要注意的是,call里面的代码是排放是需要区分顺序的的,不是说你回调了三次 subscriber.onNext就一定得等你执行完成之后再来执行 subscriber.onCompleted()。
假设我们把call 里面的代码改成如下:
Observable<String> observable = Observable.create(new Observable.OnSubscribe<String>() {
@Override
public void call(Subscriber<? super String> subscriber) {
subscriber.onNext("=======onNext Fist");
subscriber.onCompleted();
subscriber.onNext("=======onNext Secind");
subscriber.onNext("=======onNext Third");
subscriber.onStart();
}
});
那么打印结果就是:
=======我是观察者 Observer 的 onNext 事件,打印参数s:=======onNext Fist
=======我是观察者 Observer 的 onCompleted 事件,无参数
如上,起始也就是,当你执行了观察者回调了subscriber.onCompleted();,那么这个订阅关系就会解绑,解绑了你的onNext关我毛事。
Observer + Observable 的简单代码到此为止
Subscriber + Observable
之前说过,对于观察而言。Observer的在产生订阅关系之后,就自动转成c。
我知道你是个长情的汉子(男/女),怎会抛下 Subscriber 于不顾。
好,来,把 Observer 换成 Subscriber。
public class MainActivity extends Activity {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onCreate(Bundle savedInstanceState) {
super.onCreate(savedInstanceState);
setContentView(R.layout.activity_main);
Subscriber<String> subscriber = new Subscriber<String>() {
// 观察者的三个事件 onNext onCompleted onError
// 因为是Subscriber,所以有特有的onStart方法
@Override
public void onNext(String s) {
System.out.println("=======我是观察者 Subscriber 的 onNext 事件,打印参数s:" + s);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Completed() {
System.out.println("=======我是观察者 Subscriber 的 onCompleted 事件,无参数");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Error(Throwable e) {
System.out.println("=======我是观察者 Subscriber 的 onError 事件,参数 e:" + e);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Start() {
super.onStart();
System.out.println("=======我是观察者 Subscriber 特有的 onStart ,无参数");
}
};
Observable<String> observable = Observable.create(new Observable.OnSubscribe<String>() {
@Override
public void call(Subscriber<? super String> subscriber) {
subscriber.onNext("=======onNext Fist");
subscriber.onStart(); // subscriber.onStart()的执行要先于subscriber.onNext
subscriber.onNext("=======onNext Secind");
subscriber.onNext("=======onNext Third");
subscriber.onCompleted();
}
});
// 被观察者 订阅 观察者 是的,好像是有点别扭,但是还是需要接受
observable.subscribe(subscriber);
}
}
new 出来一个Subscriber,和Observer区别不大。
关键是人家一出来就是Subsrciber,(Observer需要订阅之后才转成Subsrciber),所以人家具有特有的onStar方法,这个时候我们的小小伏笔subscriber.onStart()也可以登场。
打印结果
=======我是观察者 Subscriber 特有的 onStart ,无参数
=======我是观察者 Subscriber 的 onNext 事件,打印参数s:=======onNext Fist
=======我是观察者 Subscriber 的 onNext 事件,打印参数s:=======onNext Secind
=======我是观察者 Subscriber 的 onNext 事件,打印参数s:=======onNext Third
=======我是观察者 Subscriber 的 onCompleted 事件,无参数
从上面的打印我们可以看出来:
1、被观察者的 call 方法回调的subscriber.onStart()打印生效了,因为在观察者Subscriber里面具有onStart所以执行了打印。
2、onStart可以做准备动作,因为onStart是先于onNext执行的。
Subscriber做了这么3件事:
1、调用 Subscriber.onStart()这个方法在前面已经介绍过,是一个可选的准备方法。
2、调用 Observable中的 OnSubscribe.call(Subscriber) 。在这里,事件发送的逻辑开始运行。从这也可以看出:
** 在 RxJava 中,Observable并不是在创建的时候就立即开始发送事件,而是在它被订阅的时候,即当 subscribe()方法执行的时候。**
3、将传入的 Subscriber
作为 Subscription
返回。这是为了方便 unsubscribe()
.
对了,你是不是想问我为什么不用Log非要sout?其实是因为我这个电脑得了一种Log坏了而且一直医不好的病。所以我才一直sout tab。。
三、女娲造人,我们造 被观察者
从上面的两个小例子中,我们的 被观察者 都是 Observable.create(new Observable.OnSubscribe<String>()) 造出来的
造 被观察者,除了create,RxJava 还提供了一些方法用来快捷创建事件队列,比如 just 和 from
Observable.just(T...) 造 被观察者
手动传入n个类型的参数
代码:
核心
Observable<String> observable = Observable.just("Hello","R","x","Java");
完整
public class MainActivity extends Activity {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onCreate(Bundle savedInstanceState) {
super.onCreate(savedInstanceState);
setContentView(R.layout.activity_main);
Subscriber<String> subscriber = new Subscriber<String>() {
// 观察者的三个事件 onNext onCompleted onError
// 因为是Subscriber,所以有特有的onStart方法
@Override
public void onNext(String s) {
System.out.println("=======我是观察者 Subscriber 的 onNext 事件,打印参数s:" + s);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Completed() {
System.out.println("=======我是观察者 Subscriber 的 onCompleted 事件,无参数");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Error(Throwable e) {
System.out.println("=======我是观察者 Subscriber 的 onError 事件,参数 e:" + e);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Start() {
super.onStart();
System.out.println("=======我是观察者 Subscriber 特有的 onStart ,无参数");
}
};
Observable<String> observable = Observable.just("Hello","R","x","Java");
// 被观察者 订阅 观察者 是的,好像是有点别扭,但是还是需要接受
observable.subscribe(subscriber);
}
}
打印:
=======我是观察者 Subscriber 特有的 onStart ,无参数
=======我是观察者 Subscriber 的 onNext 事件,打印参数s:Hello
=======我是观察者 Subscriber 的 onNext 事件,打印参数s:R
=======我是观察者 Subscriber 的 onNext 事件,打印参数s:x
=======我是观察者 Subscriber 的 onNext 事件,打印参数s:Java
=======我是观察者 Subscriber 的 onCompleted 事件,无参数
发现:
1、相当于回调传值了n次onNext
2、onStart和onCompleted也被回调了
from(T[ ])/ from(Iterable<? extends T>) 造 被观察者
from(T[ ]) / from(Iterable<? extends T>) : 将传入的数组或 Iterable 拆分成具体对象后,依次回调onNext
代码:
核心
String[] names = {"Hello","R","x","Java"};
Observable<String> observable = Observable.from(names);
完整
public class MainActivity extends Activity {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onCreate(Bundle savedInstanceState) {
super.onCreate(savedInstanceState);
setContentView(R.layout.activity_main);
Subscriber<String> subscriber = new Subscriber<String>() {
// 观察者的三个事件 onNext onCompleted onError
// 因为是Subscriber,所以有特有的onStart方法
@Override
public void onNext(String s) {
System.out.println("=======我是观察者 Subscriber 的 onNext 事件,打印参数s:" + s);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Completed() {
System.out.println("=======我是观察者 Subscriber 的 onCompleted 事件,无参数");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Error(Throwable e) {
System.out.println("=======我是观察者 Subscriber 的 onError 事件,参数 e:" + e);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Start() {
super.onStart();
System.out.println("=======我是观察者 Subscriber 特有的 onStart ,无参数");
}
};
String[] names = {"Hello","R","x","Java"};
Observable<String> observable = Observable.from(names);
// 被观察者 订阅 观察者 是的,好像是有点别扭,但是还是需要接受
observable.subscribe(subscriber);
}
}
打印结果:
=======我是观察者 Subscriber 特有的 onStart ,无参数
=======我是观察者 Subscriber 的 onNext 事件,打印参数s:Hello
=======我是观察者 Subscriber 的 onNext 事件,打印参数s:R
=======我是观察者 Subscriber 的 onNext 事件,打印参数s:x
=======我是观察者 Subscriber 的 onNext 事件,打印参数s:Java
=======我是观察者 Subscriber 的 onCompleted 事件,无参数
结论就不需要了。
四、不完整的旋律,不完整的回调
上面看到了 被观察者 可以任性创建,观察者 表示不服,所以天赋神权,让 观察者 可以 不完整回调。
这个神权叫做 ActionX
先看代码再说道道
public class MainActivity extends Activity {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onCreate(Bundle savedInstanceState) {
super.onCreate(savedInstanceState);
setContentView(R.layout.activity_main);
// 不完整回调 的 观察者
Action1<String> onNextAction = new Action1<String>() {
// onNext()
@Override
public void call(String s) {
System.out.println("=======我是 Action1 onNextAction 不完整观察者 的 call: "+s);
}
};
// 任性创建的 被观察者
String[] names = {"任","性","被观察者","传入"};
Observable<String> observable = Observable.from(names);
observable.subscribe(onNextAction);
}
}
打印结果:
=======我是 Action1 onNextAction 不完整观察者 的 call: 任
=======我是 Action1 onNextAction 不完整观察者 的 call: 性
=======我是 Action1 onNextAction 不完整观察者 的 call: 被观察者
=======我是 Action1 onNextAction 不完整观察者 的 call: 传入
完整起来也可以善良很可爱
虽然有不完整的神权,但是也完整起来也是可以相当完善的。
拼凑完整:
public class MainActivity extends Activity {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onCreate(Bundle savedInstanceState) {
super.onCreate(savedInstanceState);
setContentView(R.layout.activity_main);
// 不完整回调 的 观察者
Action1<String> onNextAction = new Action1<String>() {
// onNext()
@Override
public void call(String s) {
System.out.println("=======我是 Action1 onNextAction 不完整观察者 的 call: "+s);
}
};
Action1<Throwable> onErrorAction = new Action1<Throwable>() {
// onError()
@Override
public void call(Throwable throwable) {
System.out.println("=======我是 Action1 onErrorAction 不完整观察者 的 call: "+throwable.toString());
}
};
Action0 onCompletedAction = new Action0() {
// onCompleted()
@Override
public void call() {
System.out.println("=======我是 Action0 onCompletedAction 不完整观察者 的 call");
}
};
// 任性创建的 被观察者
String[] names = {"任","性","被观察者","传入"};
Observable<String> observable = Observable.from(names);
// 完整起来也可以善良很可爱,但是只给传入3个ActionX
observable.subscribe(onNextAction,onErrorAction,onCompletedAction);
}
}
打印输出:
=======我是 Action1 onNextAction 不完整观察者 的 call: 任
=======我是 Action1 onNextAction 不完整观察者 的 call: 性
=======我是 Action1 onNextAction 不完整观察者 的 call: 被观察者
=======我是 Action1 onNextAction 不完整观察者 的 call: 传入
=======我是 Action0 onCompletedAction 不完整观察者 的 call
Action0 是 RxJava 的一个接口,它只有一个方法 call(),这个方法是无参无返回值的;
由于 onCompleted() 方法也是无参无返回值的,因此 Action0 可以被当成一个包装对象,将 onCompleted() 的内容打包起来将自己作为一个参数传入 subscribe() 以实现不完整定义的回调。这样其实也可以看做将 onCompleted() 方法作为参数传进了 subscribe(),相当于其他某些语言中的闭包。
Action1 也是一个接口,它同样只有一个方法 call(T param),这个方法也无返回值,但有一个参数;与 Action0 同理,由于 onNext(T obj) 和 onError(Throwable error) 也是单参数无返回值的,因此 Action1 可以将 onNext(obj) 和 onError(error) 打包起来传入 subscribe() 以实现不完整定义的回调。
事实上,虽然 Action0 和 Action1 在 API 中使用最广泛,但 RxJava 是提供了多个 ActionX 形式的接口 (例如 Action2, Action3) 的,它们可以被用以包装不同的无返回值的方法。
ActionX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无返回值(可能有参)
五、放开你的单线程,让Scheduler来
引用一下 扔物线同学 的归纳
在 RxJava 的默认规则中,事件的发出和消费都是在同一个线程的。也就是说,如果只用上面的方法,实现出来的只是一个同步的观察者模式。观察者模式本身的目的就是 后台处理,前台回调 的异步机制,因此异步对于 RxJava 是至关重要的。而要实现异步,则需要用到 RxJava 的另一个概念: Scheduler 。
在不指定线程的情况下, RxJava 遵循的是线程不变的原则,即:在哪个线程调用 subscribe(),就在哪个线程生产事件;在哪个线程生产事件,就在哪个线程消费事件。如果需要切换线程,就需要用到 Scheduler (调度器)。
Rxjava常用调度器
在RxJava 中,Scheduler ——调度器,相当于线程控制器,RxJava 通过它来指定每一段代码应该运行在什么样的线程。RxJava 已经内置了几个 Scheduler ,它们已经适合大多数的使用场景:
- 1、Schedulers.immediate(): 直接在当前线程运行,相当于不指定线程。这是默认的 Scheduler。
- 2、Schedulers.newThread(): 总是启用新线程,并在新线程执行操作。
- 3、Schedulers.io(): I/O 操作(读写文件、读写数据库、网络信息交互等)所使用的 Scheduler。行为模式和 newThread() 差不多,区别在于 io() 的内部实现是是用一个无数量上限的线程池,可以重用空闲的线程,因此多数情况下 io() 比 newThread() 更有效率。不要把计算工作放在 io() 中,可以避免创建不必要的线程。
- 4、Schedulers.computation(): 计算所使用的 Scheduler。这个计算指的是 CPU 密集型计算,即不会被 I/O 等操作限制性能的操作,例如图形的计算。这个 Scheduler 使用的固定的线程池,大小为 CPU 核数。不要把 I/O 操作放在 computation() 中,否则 I/O 操作的等待时间会浪费 CPU。
- 5、AndroidSchedulers.mainThread(), Android 专用AndroidSchedulers.mainThread(),它指定的操作将在 Android 主线程运行。
切换线程/切换调度器
常用这么几个调度器,那么现在我们只要知道如何切换线程了。
- subscribeOn(): 指定 subscribe() 所发生的线程,即 Observable.OnSubscribe 被激活时所处的线程。或者叫做事件产生的线程。
- observeOn(): 指定 Subscriber 所运行在的线程。或者叫做事件消费的线程。
看代码:
public class MainActivity extends Activity {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onCreate(Bundle savedInstanceState) {
super.onCreate(savedInstanceState);
setContentView(R.layout.activity_main);
Observable.just("你", "好", "线", "程")
.subscribeOn(Schedulers.io()) // 指定 subscribe() 发生在 IO 线程
.observeOn(AndroidSchedulers.mainThread()) // 指定 Subscriber 的回调发生在主线程
.subscribe(new Action1<String>() {
@Override
public void call(String str) {
System.out.println("====不完整的观察者 得到的数据:"+str);
}
});
}
}
打印输出:
====不完整的观察者 得到的数据:你
====不完整的观察者 得到的数据:好
====不完整的观察者 得到的数据:线
====不完整的观察者 得到的数据:程
观察者和被观察者与线程之间的关系大概如下:
.subscribe...这一行代码被执行的时候,订阅关系正式产生。
被观察者要发送几个事件观察者,但是因为已经有指定线程的两句代码、
.subscribeOn(Schedulers.io()) // 指定 subscribe() 发生在 IO 线程
.observeOn(AndroidSchedulers.mainThread()) // 指定 Subscriber 的回调发生在主线程
- 开始的线程:所以 被观察者 和 观察者 一开始是会进入io线程,从io线程发出处理,然后处理完毕之后(假设很耗时)
- 结束的线程:(io线程处理完毕之后)切换进入进入Android主线程。
(RxJava 中,Observable并不是在创建的时候就立即开始发送事件,而是在它被订阅的时候,即当 subscribe()方法执行的时候)
这种在 subscribe() 之前写上两句 subscribeOn(Scheduler.io()) 和 observeOn(AndroidSchedulers.mainThread()) 的使用方式非常常见,它适用于多数的 **后台线程取数据,主线程显示 ** 的程序策略。这就意味着,即使加载图片或数据库等操作操作花费了几十甚至几百毫秒的时间,也不会造成丝毫界面的卡顿。
问:被消费者和消费者谁在前台?谁在后台?
不是这么算的,他们是在一起,只是在哪一个阶段被切换到了哪一个线程/调度器。
Scheduler自由控制线程
- observeOn() 消费的线程 可以多次切换
- 当使用了多个 subscribeOn() 的时候,只有第一个 subscribeOn() 起作用。
Observable.just(1, 2, 3, 4) // IO 线程,由 subscribeOn() 指定
.subscribeOn(Schedulers.io())
.observeOn(Schedulers.newThread())
.map(mapOperator) // 新线程,由 observeOn() 指定
.observeOn(Schedulers.io())
.map(mapOperator2) // IO 线程,由 observeOn() 指定
.observeOn(AndroidSchedulers.mainThread)
.subscribe(subscriber); // Android 主线程,由 observeOn() 指定
如上,通过 observeOn() 的多次调用,程序实现了线程的多次切换。
不过,不同于 observeOn() , subscribeOn() 的位置放在哪里都可以,但它是只能调用一次的。
不同的是, subscribeOn() 的线程切换发生在 OnSubscribe 中,即在它通知上一级 OnSubscribe 时,这时事件还没有开始发送,因此 subscribeOn() 的线程控制可以从事件发出的开端就造成影响;而 observeOn() 的线程切换则发生在它内建的 Subscriber 中,即发生在它即将给下一级 Subscriber 发送事件时,因此 observeOn() 控制的是它后面的线程。
讲 Subscriber 的时候,提到过 Subscriber 的 onStart() 可以用作流程开始前的初始化。然而 onStart() 由于在 subscribe() 发生时就被调用了,因此不能指定线程,而是只能执行在 subscribe() 被调用时的线程。这就导致如果 onStart() 中含有对线程有要求的代码(例如在界面上显示一个 ProgressBar,这必须在主线程执行),将会有线程非法的风险,因为有时你无法预测 subscribe() 将会在什么线程执行。
与 Subscriber.onStart() 相对应的,有一个方法 Observable.doOnSubscribe() 。它和 Subscriber.onStart() 同样是在 subscribe() 调用后而且在事件发送前执行,但区别在于它可以指定线程。默认情况下, doOnSubscribe() 执行在 subscribe() 发生的线程;而如果在 doOnSubscribe() 之后有 subscribeOn() 的话,它将执行在离它最近的 subscribeOn() 所指定的线程。
代码:
Observable.create(onSubscribe)
.subscribeOn(Schedulers.io())
.doOnSubscribe(new Action0() {
@Override
public void call() {
progressBar.setVisibility(View.VISIBLE); // 需要在主线程执行
}
})
.subscribeOn(AndroidSchedulers.mainThread()) // 指定主线程
.observeOn(AndroidSchedulers.mainThread())
.subscribe(subscriber);
如上,在 doOnSubscribe()的后面跟一个 subscribeOn() ,就能指定准备工作的线程了。
六、变换
所谓变换,就是将事件序列中的对象或整个序列进行加工处理,转换成不同的事件或事件序列
有点晦涩,那我们先来看一个简单的代码,先不进行变换,像之前那样,被观察者和观察者 使用的是相同的数据类型。看代码:
就是一个代码加载图片的小demo
public class MainActivity extends Activity {
private ImageView mIv;
private int resId = R.mipmap.ic_launcher;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onCreate(Bundle savedInstanceState) {
super.onCreate(savedInstanceState);
setContentView(R.layout.activity_main);
mIv = (ImageView) findViewById(R.id.mIv);
Observable.create(new Observable.OnSubscribe<Drawable>() {
@Override
public void call(Subscriber<? super Drawable> subscriber) {
Drawable drawable = ContextCompat.getDrawable(MainActivity.this,resId);
subscriber.onNext(drawable);
subscriber.onCompleted();
}
}).subscribe(new Observer<Drawable>()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Next(Drawable drawable) {
mIv.setImageDrawable(drawable);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Completed() {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Error(Throwable e) {
Toast.makeText(MainActivity.this, "Error!", Toast.LENGTH_SHORT).show();
}
});
}
}
画一画吧
这个我们熟悉。
接下来,我们来让 被观察者 传入的是int,但是最后 观察者 使用的数据类型是 Drawable
变换一下。
public class MainActivity extends Activity {
private ImageView mIv;
private int resId = R.mipmap.ic_launcher;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onCreate(Bundle savedInstanceState) {
super.onCreate(savedInstanceState);
setContentView(R.layout.activity_main);
mIv = (ImageView) findViewById(R.id.mIv);
Observable.create(new Observable.OnSubscribe<Integ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call(Subscriber<? super Integer> subscriber) {
subscriber.onNext(R.mipmap.ic_launcher); //R.mipmap.ic_launcher在R里面对应一个int值
}
}).map(new Func1<Integer, Drawable>() {
@Override
public Drawable call(Integer integer) {
Drawable drawable = ContextCompat.getDrawable(MainActivity.this,integer);
return drawable;
}
}).subscribe(new Subscriber<Drawable>()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Completed() {
System.out.println("======= onCompleted");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Error(Throwable e) {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Next(Drawable drawable) {
mIv.setBackgroundDrawable(drawable);
}
});
}
}
没错,上面出现了一个我们从没用过的map和Func1。这个待会再讲,我知道少年你觉得不就代码设置一个图片吗,搞这么一大长串代码,真是毁三观。但是这是为了说明作用必须的呀,比如我们后面结合Retrofit就可以见其效力,其实把这个打通了,后面各种变换还不是可以让我们耍得溜溜的。
不说了,先把上面的代码弄短一些吧,再说map和Func1
public class MainActivity extends Activity {
private ImageView mIv;
private int resId = R.mipmap.ic_launcher;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onCreate(Bundle savedInstanceState) {
super.onCreate(savedInstanceState);
setContentView(R.layout.activity_main);
mIv = (ImageView) findViewById(R.id.mIv);
Observable.just(R.mipmap.ic_launcher)
.map(new Func1<Integer, Drawable>() {
@Override
public Drawable call(Integer integer) {
return ContextCompat.getDrawable(MainActivity.this,integer);
}
}).subscribe(new Action1<Drawable>() {
@Override
public void call(Drawable drawable) {
mIv.setBackgroundDrawable(drawable);
}
});
}
}
瞬间清爽很多。
现在来说说map和Func1了
FuncX
Action1 非常相似,也是 RxJava 的一个接口,用于包装含有一个参数的方法。 Func1 和 Action 的区别在于, Func1 包装的是有返回值的方法。另外,和 ActionX 一样, FuncX 也有多个,用于不同参数个数的方法。FuncX 和 ActionX 的区别在 FuncX 包装的是有返回值的方法。
FuncX的重要特征: 有返回值
map
先来看一下map的这个在源码中的样子:
public final <R> Observable<R> map(Func1<? super T, ? extends R> func) {
return lift(new OperatorMap<T, R>(func));
}
这里传入两个参数,一个T,一个R,map就是传入T类型的输出,但是需要返回R类型的数据,你也可以认为第一个参数需要在map方法return之后转为第二个参数的类型。
map() 方法将参数中的 Integer 对象转换成一个 Drawable 对象后返回,而在经过 map() 方法后,事件的参数类型也由 Integer 转为了 Drawable。这种直接变换对象并返回的,是最常见的也最容易理解的变换。
注意:事件的参数类型也由 Integer 转为了 Drawable
不过 RxJava 的变换远不止这样,它不仅可以针对事件对象,还可以针对整个事件队列,这使得 RxJava 变得非常灵活。
map变换,在RxJava里面简单又常见,借用一下 扔物线同学 的好图
形象生动。
flatMap
现在有这么一个数据,有一个程序员数组,每个程序员掌握的编程语言是不同的。
实体如下:
程序员
public class ProgrammerBean {
public String name;
public List<LanguageDevBean> proLanList; // 掌握的语言
}
语言
public class LanguageDevBean {
public String proLanName;
public LanguageDevBean(String proLanName) {
this.proLanName = proLanName;
}
}
我们现在要求是这样子的,打印出每一程序员的掌握的语言。不用for、while等循环。
我们想,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变换,这个不是说吧程序员ProgrammerBean这个类型转为LanguageDevBean就行,如果这样就是一对一了。我们需要做的是转化为多个LanguageDevBean。就是一个ProgrammerBean对应多个LanguageDevBean。
(其实你可以一个ProgrammerBean对应成为一个List<LanguageDevBean>,但是我们这里不这么弄,为了演示flatMap)
map()的变换是一对一的转化
flatMap的变换一对多的转化
flatMap() 和 map() 有一个相同点:
它也是把传入的参数转化之后返回另一个对象。和 map() 不同的是, flatMap() 中返回的是个 Observable 对象,并且这个 Observable 对象并不是被直接发送到了 Subscriber 的回调方法中。
原理
flatMap() 的原理是这样的:
- 使用传入的事件对象创建一个 Observable 对象;
- 并不发送这个 Observable, 而是将它激活,于是它开始发送事件(汇集齐统一发送);
- 每一个创建出来的 Observable 发送的事件,都被汇入同一个 Observable ,而这个 Observable 负责将这些事件统一交给 Subscriber 的回调方法。
(注意:flatMap() 中返回的是个 Observable 对象)
这三个步骤,把事件拆成了两级,通过一组新创建的 Observable 将初始的对象铺平之后通过统一路径分发了下去。而这个铺平就是 flatMap() 所谓的 flat。
上代码:
public class MainActivity extends Activity {
private List<ProgrammerBean> mProgrammerBeanList;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onCreate(Bundle savedInstanceState) {
super.onCreate(savedInstanceState);
setContentView(R.layout.activity_main);
mProgrammerBeanList = new ArrayList<>();
ProgrammerBean pg1 = new ProgrammerBean();
pg1.name = "风清扬";
ArrayList<LanguageDevBean> programmeLanBeenList1 = new ArrayList<>();
programmeLanBeenList1.add(new LanguageDevBean("C++"));
programmeLanBeenList1.add(new LanguageDevBean("Java"));
programmeLanBeenList1.add(new LanguageDevBean("Js"));
pg1.proLanList = programmeLanBeenList1;
mProgrammerBeanList.add(pg1);
ProgrammerBean pg2 = new ProgrammerBean();
pg2.name = "孙悟空";
ArrayList<LanguageDevBean> programmeLanBeenList2 = new ArrayList<>();
programmeLanBeenList2.add(new LanguageDevBean("Php"));
pg2.proLanList = programmeLanBeenList2;
mProgrammerBeanList.add(pg2);
Subscriber<LanguageDevBean> subscriber = new Subscriber<LanguageDevBean>()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Completed() {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Error(Throwable e) {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Next(LanguageDevBean programmeLanBean) {
System.out.println("==========:"+programmeLanBean.proLanName);
}
};
Observable.from(mProgrammerBeanList)
.flatMap(new Func1<ProgrammerBean, Observable<LanguageDevBean>>() {
@Override
public Observable<LanguageDevBean> call(ProgrammerBean programmerBean) {
return Observable.from(programmerBean.proLanList);
}
}).subscribe(subscriber);
}
}
打印输出:
==========:C++
==========:Java
==========:Js
==========:Php
“风清扬”和“孙悟空”的编程语言(在当前代码下加起来就是4个)汇集齐后统一发给观察者。
再借 扔物线同学 图片一用
扩展:由于可以在嵌套的 Observable 中添加异步代码, flatMap() 也常用于嵌套的异步操作,例如嵌套的网络请求。(Retrofit + RxJava)
传统的嵌套请求需要使用嵌套的 Callback 来实现。而通过 flatMap() ,可以把嵌套的请求写在一条链中,从而保持程序逻辑的清晰。
本文大致如上,关于lift等就不谈了,大家从扔物线 给 Android 开发者的 RxJava 详解等文章可以得到更多的体验。扔物线和大头鬼等是目前为止的RxJava正宗,本文只是旁门左道,仅以闲记。
本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