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吼不叫——做情绪稳定的老师

刚踏上三尺讲台的前几年,我的脾气一年比一年大:看见学生不按时完成作业,我会大吼;看见学生讲完的试卷没订正,我会大吼;看见学生强调了很多遍的生字依然还会写错,我会大吼;一踏进教室,看见教室里乱扔的纸屑、斜躺的卫生工具,我亦会大吼......我就像一个易燃的炸弹,看见一点不合适就会开启叨叨模式,开始朝学生大吼。

三五年后,特别佛系,各种扣分,一切随风。直到看到书中遇见经历历史大潮,天灾、战乱、奔波,他笔下却始终都是普通人的平常生活,没有抱怨,饱读诗书,却不放大自己的痛苦,能把生活过的有滋有味的汪曾祺先生。在办公室遇见教学经验丰富的姚允慧老师,她说:“我们经常跟家长沟通,让家长做一个情绪稳定的父母,当孩子做错事或没有考到理想成绩时,要擅于和孩子正面沟通,不要用语言暴力沟通,作为老师的我们也要做一位情绪稳定的老师。你们有没有发现:当你在教室跟孩子发火的时候,会越说越生气,从一个点爆发到无数的点。”

不久后的一天,我进入教室,看见地上一片狼藉,到处都是大纸片,放眼望去的的空地上几乎被大纸片铺满,此时的我又忍不住大吼:谁——干——的?学生整齐地回答:“美术老师。”我的怒火一下子被浇灭,想起前几天美术老师在钉钉上给我留言:凌老师,上周咱们班的美术作业还没交,麻烦催促一下,今天下午让课代表将作业送到我办公室。我已经传达了催交作业的任务,定是孩子们没有完成。一询问,孩子们便七嘴八舌地说起来。

“很多同学没完成绘画作业。”

“美术老师课间来催交作业,同学们不听,有的还跑出去玩。”

“美术老师像疯了一样,把同学们的作业本给撕了。”

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叙述着美术老师是怎么发火的,怎么样撕了作业本,又是怎样撒了一地的。学生叙说的态度和美术老师的截然不同,很平和又似告状的委屈的小学生般与我讲完。

我很同情的笑了笑,不禁想起前段时间被朋友圈刷爆的一个小视频:一个胖胖的小男孩说道:“再不开学,我爸妈就要疯了。”说完眼眯成一道缝。

记者问:“那开学了老师还是会分疯啊?”

小男孩收起笑脸,一脸严肃的说:“老师受过专业训练。抗疯能力比较强!”

孩子们对我们教师的认知是:老师受过专业训练。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表现出老师的专业素养呢?我在美国马歇尔·卢森堡著的《非暴力沟通》一书中找到了答案。生气时,批评和指责他人都无法真正传达我们的心声。如果想充分表达愤怒,我们就不能归咎于他人,而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上。与批评和指责他人相比,直接说出我们的需要更有可能使我们的愿望得到满足。表达愤怒的四个步骤是:1.停下来,除了呼吸,什么都别做;2.想一想是什么想法使我们生气了;3.体会自己的需要;4.表达感受和尚未满足的需要。

教育的道路上,愿我们不吼不叫——做一个情绪稳定的老师。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