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在贵阳向BeeCo的方梅了解和学习了她的可持续生活(城市农夫)、再到黄岗侗寨深入侗族社区,进行为期4天的深度参观学习和交流后,我们一行14人来到从江高铁站附近的肇兴侗寨。(由于园园老师的游记已经把前几天的行程写的太好了,我就不写了,后面补充一点照片以作纪念吧)。
肇兴古镇据说是黎平(中国最大的侗族自治县)最大、最古老的侗寨,素有千户侗寨的美誉。由于我们已经在黄岗生活了好几天了,对肇兴侗寨反而没什么特别的期待,我们这次是冲着那里的堂安徒步线来的。
下午4点,我们来到肇兴侗寨的景区大门, 这里就是2018年春晚贵州黔东南分会场的所在地。进门后乘坐观光车从大门到核心景区(在“一码游贵州”小程序买票,¥32+10)。过了寨门成功把行李交给客栈的小吴后(在侗寨,含一声“小吴”,万人响应),我们轻轻松松地沿着景区大路往里走(也可以选择坐免费的寨内电瓶车,沿途会停靠很多站,每个站距离其实都不远)。

坦白说,有黄岗侗寨的珠玉在前,经过一段时间商业开发的肇兴侗寨,真的让我挺失望的。路两旁的商铺几乎和丽江、凤凰古城的一模一样,商业气息浓厚,除了沿路那5座以“仁、义、礼、智、信”命名的5座鼓楼、花桥、木房子和一些卖菜的大爷老奶奶外,我真的感受不出侗族气息,更别说体会他们的生活态度、生活方式了。连孩子们都说想回黄岗了。

幸好我们入住的民宿是令人惊艳的。穿过仁团鼓楼和花桥后,沿着小溪往前走一段,拾阶而上后就进入一片静谧之地,就是“侗赏”了。侗赏很好地融合了侗族传统木结构和现代的艺术设计,房间不大却别致,花木相映。房间内的贴木装饰和蓝靛棉布窗帘都深得我心。



晚餐是在仁团花桥桥头的侗郎酒楼解决的,酸汤鱼、磨豆腐、脆皮土豆、糯米排骨、粉蒸肉、野菜等等口味都不错。在等餐的时候,大家都被门外的乐队演唱吸引了。饭后大家沿着大街溜达,睿睿妹妹买到了一条扎染围巾,美美哒。每天晚上,会有侗族歌班在鼓楼演唱(每晚一个鼓楼),不知道是人多吵杂还是什么原因,远没有我们在黄岗看到的精彩呢。

肇兴侗寨不愧是经过开发的,物资很丰富,很容易买到想要的。(不像黄岗那里,只有几间小卖部。好不容易看到冰箱里有伊利酸奶,也是店主在镇上捎回来给自家孩子的非卖品。)我们也终于尝到了贵州当地的山花牛奶、酸奶、烧酸奶。沿途歌声不断,有些酒吧乐队听起来还不错,可惜节节并不欣赏,只好带着他回民宿去了。


第二天,自助早餐后,就开始我们的徒步之旅了。堂安徒步据说是广大驴友公认的“中国七大最美徒步线路之一”。我们这次走的是其中的小环线,单程大概7公里左右的山路(也有说是5公里)。我们选择早上走路上山,下午坐车下山。其实时间充裕,来回都用走的更好,回程可以在山间小溪玩水。但好像更多人选择坐车上山走下山。

民宿的后面就是徒步的起点,作为一条比较成熟的线路,全程都建有栈道。沿着栈道前进,穿梭于绿油油的稻田,听着潺潺流水声,如果不是为了赶进度,孩子们就留在小溪里玩水,不愿意往前走了。



越往高处走,景色越开阔,注水的梯田层层叠叠,米稻、糯稻随风起舞(据黄岗的金龙帅哥说糯稻结穗晚,我们自己默认未结穗的是糯稻,结穗的是水稻)。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相映,让人身心舒畅。梯田几乎都是水田,可以想象,秋天时将是一片金黄;等秋收后,在阳光映照下,各种反光、倒影,色彩一定更加丰富、绚丽;到了冬季,也会有另一番韵味。

虽然说“上山容易下山难”,但其实徒步上山(很多台阶)还是很消耗体力的。但我们一行14人都超级棒,体力超好的小朋友在前面开路,年龄最小的2岁妹妹在妈妈的带领下,也坚持下来了。一路上说说笑笑,玩玩水;吃吃零食,歇歇脚;叹叹美景,喘喘气;大概2小时左右,就到达中途寨子夏格侗寨。







在夏格侗寨吃过冰粉,拍过美照,兵分两路继续往堂安进发(小宝宝们坐车、大宝宝们继续徒步)。在途径文创小店(逛逛买买)、登冠桥后,一边喘气一边爬楼梯,30分钟左右,终于到达堂安侗寨(节节跟着良平小哥哥一早就到埠了)。堂安侗寨是挪威在贵州资助的四个生态人文保护区之一。还是比较原生态的,如果不是在黄岗住了几天,堂安还是值得细细逛一逛的。


堂安有一个侗族生态博物馆,里面有一些关于侗族的节庆民俗、农事活动的图片介绍。由于二楼似乎没有开放,我们只能在1楼随便逛了一下。里面还有一个图书角,看到有小朋友在里面静静看书,顿时觉得很开心。(这次行程看到很多侗族孩子闲时似乎都很喜欢玩手机,和黄岗的老师闲聊时,得知这边的孩子看绘本看书的极少,所以看到图书角和看书的孩子时,特别高兴。)

堂安到肇庆的车是逢半点发车,午餐后下山的人特别多,要规划好时间,不然会等很久。20分钟车程后就回到肇兴侗寨仁团鼓楼附近了。在赶高铁前,还够时间去玩个水。结果,小溪里的鸭子就遭了一回殃了。

我们5点半从仁团鼓楼出发,包车到达高铁站只花了10来分钟,入站手续也很简单方便。3个半小时就能从从江回到广州南站。吃吃泡面,打打牌,充实的游学之旅就结束了。节节念叨着黄岗,念叨着同行的哥哥姐姐、大小朋友,依依不舍地回家了。

美丽贵州,下次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