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上,习近平总书记对驻藏党员干部提出“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来,来这里也不可以随随便便”的明确要求,既饱含对雪域高原发展的深切关怀,更彰显对干部作风建设的从严要求。这句铿锵有力的嘱托,不仅是对驻藏干部的警示,更是对全体党员干部的鞭策——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唯有时刻绷紧纪律之弦、永葆务实本色,才能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扛起使命、不负人民。
“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来”,是对“初心使命”的庄严叩问。西藏地处祖国西南边疆,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屏障、民族团结的关键阵地,这里的每一项工作都关乎国家统一、民族复兴、民生福祉。选择到西藏工作,从来不是“轻松的选择”,而是沉甸甸的责任。从进藏先遣连冒着生命危险开拓边疆,到一代代援藏干部“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他们之所以“能来”,靠的是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热爱、对事业的执着。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无论身处何地、岗位如何,都要牢记“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来”的深意,把岗位当作“责任田”而非“安乐窝”,把职责当作“使命担”而非“任务清单”,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让每一份选择都经得起初心的检验。
“来这里也不可以随随便便”,是对“作风纪律”的严格约束。西藏自然环境特殊、工作条件艰苦,更需要过硬的作风作保障。“随随便便”看似是小事,实则是作风松散、纪律松弛的“信号”——对待工作“差不多就行”,面对群众“敷衍了事”,遵守纪律“打折扣搞变通”,不仅会损害群众利益,更会影响党在边疆民族地区的公信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作风建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正是要求党员干部摒弃“松口气、歇歇脚”的念头,时刻绷紧作风建设这根弦。驻藏干部要带头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落实惠民政策时不打“白条”,在服务各族群众时不摆“架子”,在推进项目建设时不搞“形式”;全体党员干部更要以此为镜,在日常工作中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生活中严守廉洁底线,让“不随便”成为行事准则,让务实作风成为鲜明标识。
作风连着民心,纪律关乎事业。西藏60年的发展成就,是在党的坚强领导下,靠一代代干部群众以优良作风干出来的;未来雪域高原的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更需要以过硬作风作支撑。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把“不随便”的要求融入一言一行、贯穿工作始终,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在各自岗位上真抓实干、久久为功,用优良作风凝聚起奋进力量,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