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再现
一年前,孙琳考进了本市的重点高中,爸爸妈妈都替她高兴,毕竟考进这所重点高中相当于一只脚踏进了大学的大门。一家人开始期盼美好的未来,却没想到事情并没有朝着预期的方向发展。
一天,孙琳在放学路上突然被一辆摩托车撞倒了,小腿骨折。孙琳不得不在家养病,躺了至少有三个月,就这样,她的学业被耽误了。
等孙琳养好伤回学校时,发现所有的功课都已经跟不上了,尤其是数学、物理、化学。孙琳开始马不停蹄地追赶,但是高中的课程不比初中的课程,她学得很吃力。
物理课上,周老师点名让孙琳回答问题。孙琳回答不上来,周老师就把孙琳狠狠地批评了一顿,并质问她:“昨天布置的作业,为什么只有你的没有交?”
“我昨天交过了。”孙琳辩解道。
周老师听了孙琳的解释,让她直接上讲台来在那一沓作业本里找她的作业本。孙琳翻了又翻,根本找不到。周老师说:"你居然还学会撒谎了,给我站出去!”同学们也开始窃窃私语起来,嘲笑她,说她是撒谎精。孙琳委屈地哭了起来,但没找到作业本,她只能朝教室外面走去。
周老师回到办公室,开始准备下一节课,一不小心把钢笔碰到了地上。他弯下腰去捡笔时,看到桌缝中夹着一本作业本,他赶忙给抽了出来,翻过来一看,竟是孙琳的作业本。这时候周老师才知道自己错怪孙琳了,但是碍于面子,他并没有给孙琳道歉,而是选择让这件事悄悄过去。
孙琳经过这两件事后,彻底对学习失去了信心与兴趣。升高二后,她就不去学校了。任凭爸爸妈妈苦口婆心地劝说,她就是不为所动。爸爸每天看着女儿无所事事,想帮助她,却不知该做什么,满脸愁云,整天唉声叹气。
抽丝剥茧,梳理问题所在
家长:王院长,您好!我女儿今年上高二了,因为学习跟不上,加上和老师有些误会,现在在家歇着,拒绝去学校。我有带她去学校和老师沟通,她当时有了回学校的想法,因为功课落下太多,还说想找辅导班补课。结果一回到家,又没有动力了,还拒绝学习。您说我该怎么做才能帮助到她。
王院长:那她妈妈的观点是什么?
家长:她妈妈和我的观点是一致的,就是不管孩子有什么想法,我们都是支持的。"眼下我们就是想让女儿抓紧建立一个目标,赶快行动起来。她现在没有任何目标,没有任何动力,我们该如何引导她呢?
王院长:你是一个非常有担当的爸爸,孩子出现问题之后,知道寻求帮助。但是你要知道,孩子不上学是由多方面造成的,比如家庭关系、亲子关系、人际关系等,不是一两天会形成的,你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所以你想现在就让她马上回学校的想法根本不可取,除了增加你们夫妻的焦虑和压力,还会增加孩子的焦虑和压力。比方说你骨折了,身体还没康复呢,便天天想着什么时候能跑起来,这是不可能的,而且你的焦虑还会使情况恶化。做事情一定要循序渐进,切莫急于求成。[2]
家长:我明白了。
对症下药,制定解决方案
从孩子的实际出发,从小事做起
王院长:我有五点建议。第一,我们要立足当下,从实际情况出发。先制定一些低一点的目标,比如让她在家擦桌子、倒垃圾,让她做容易实现的事情,让孩子承担起对家庭的责任。3从今天开始就实施起来。
家长:好的。
王院长:第二,要让孩子学会心疼爸爸妈妈,让她体会到爸爸妈妈的不容易。现在大家生活压力都很大,一定要让孩子看到你们对待生活的积极态度。
家长:明白。
王院长:第三,婚姻关系的好坏直接决定家庭的温度。爸爸和妈妈从今天开始要谈恋爱,秀恩爱。用你们两个人的相亲相爱唤起孩子内心的热情。用心经营一个充满爱的家庭是对孩子最大的爱。[4]
家长:了解。
王院长:第四,要给孩子制定规则。”第一,教会孩子尊重父母,学会好好说话;第二,制定生活中的规则,比如什么时间起床,什么时间洗澡……
家长:好。
王院长:第五,你也要学会和孩子一起畅想未来。比如和孩子聊聊未来我们的家庭怎么发展,未来我们的人生规划如何实现,等等,多给孩子描述美好的未来,让孩子对未来充满期待。[6]
家长:好的,我记下了。需不需要有一个人辞职,专门去照顾她呢?
王院长:不需要,千万不要这么做。一定要让孩子看到你们的辛苦,进而心疼你们。天天陪着孩子,孩子并不会有太大的改变与长进。[7]
把握正确的教育时机,教育孩子
家长:前几天,我还和孩子一起去找学校的老师咨询学籍的事情,老师说可以保留学籍,建议从高一开始保留。
王院长:你们谈的重点不对,你错失了一个重要的能推动孩子回学校的机会啊。下次你再碰到这种事情,一定要按照下面的方式做。第一,不要直接带孩子去和老师碰面。第二,即便带孩子去,也要提前和老师沟通好,避免出问题。第三,你要告诉孩子,保留学籍可以,但是老师说了,一周必须回学校半天或者一天的时间,或者通过什么考试,学籍才能保留。一定要给孩子提要求,告诉她如果做不到,学籍就取消了,而如果没有高中学籍,一辈子都会受影响。那你说孩子有没有动力学习?有没有动力回学校?
家长:哦,这样的话肯定有动力了。
王院长:你看你还有别的问题吗?
家长:没有了,谢谢院长。院长再见!
王院长:再见!
孩子不上学,家长必须先要接受这个事实,准备好足够的时间、耐心,才有可能进一步解决问题。大多数不上学的孩子,内心是非常想去学校的,所以家长必须要找到孩子内心最真实的想法,给孩子更多的爱与鼓励,让孩子在爱与鼓励中重新点燃学习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