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话
青年朋友!你对现在的自己怎么评价?你是否能与自己和解?你是层经或者正在否处于一种亚健康的状态?一种被压抑感、焦虑感、失控感折磨、撕扯的状态?你是否有那么一瞬间感觉很多东西似乎失去意义?你是否感到身心疲惫,像被鞭子抽打的陀螺?你是否感觉自己一直在被动的被塑造,毫无主动的感觉?你是否很久没有真正的感到放松、安定和满足?这种感觉伴随本人非常长的时间,像一个漩涡,总是走不出来,那种痛苦与孤独很难受。毫无悬念的,我被打败了,仿佛眼前的一切都是灰色的。但我也很幸运,我没有就此躺下,开始有意识的一点一点的去思考和实践,从而慢慢的从那个漩涡中抽身,艰难的走上一条正常的道路。而这本书所呈现的就是我在面对这些困境和挫折中的思考和实践。每个人都是一个世界,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境遇和经历,所以人生并不存在一个完美模板一样的东西,但有些事情也是有相通之处的,我只希望把这些自己认为通用的东西呈现出来,供那些在成长的烦恼、挫折乃至痛苦中的青年人做一个参考,哪怕只有一点能让您有所启发,也算我作为一个陌生人对另一个陌生人的有限善意吧。
青年时期是人生黄金时期。按照国家对青年的定义,18岁到35岁,这个阶段显得十分重要,一个十分重要承前启后、承上启下的阶段,身体的成长和成熟、知识和见识的突破、理论到实践的转化,脱离监护到承担责任,高考、就业、婚姻、赡养老人、抚育孩子等人生诸多起决定性作用的重大选择几乎集中于这个阶段,职业、婚姻这两个在人生中起到基础性作用的关键要素在这个阶段选择、碰撞并定型。身体机能先是达到顶峰然后缓慢下降,心理、思想要经受剧烈的冲击、震荡和沉淀。
青年时期的被动与主动转换。在35岁之前的这段时间,粗略的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被动大于主动、客观多于主观的少年阶段,还有被动主动、客观主观趋于平衡、转换的过程,前一个阶段可称之为先天和原生家庭、被动境遇阶段,后一个阶段则是一个修正方向、选择方向、重视积累的过程。从这样的分析可以明显看出来,18到35岁这个阶段对一个人的一生几乎起着决定性作用,它是处于被支配、被影响、被塑造阶段的分隔符,是我们能够重新审视、修复修正自身狭隘的关键时刻,也是独立成长、决定今后走向的重要时刻,是不断突破现有认知与现实碰撞激荡,是重塑自我、主观稳定、人格健全的关键时期,是痛苦与快乐、成长与堕落交织的时期。是一个人的一生中含金量最高的时期。
原生家庭并不决定我们的人生。从人生的时间段来看,在儿童阶段一直到上大学之前或者步入社会之前,我们受制于客观因素的影响极大,有一段时间大家讨论甚至声讨原生家庭的声音非常响亮,这是可以理解的。人除了先天独特的天性之外,比如血型对性格分类的影响,更多在18岁之前受环境影响很大。所以说,绝对地说原生家庭对自我性格的形成影响微乎其微是站不住脚的,这个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是十分巨大的。它对人生讲是具备一个基础性作用的,但是如果一个人活到80岁来算,这段时间并不超过四分之一,说它决定人生的全部显得有些不妥。
中年危机始于青年时期。所以说,我们在听到过过多的中年危机之后不免心生疑问,是什么造就了这种危机,社会现实中不管各种危机都不是一下子形成的,无论是经济危机还是军事危机。近代以来我们的国家和民族陷入了深重的苦难,大家都明白从1840年鸦片战争为起点,但是有很多人可能不太熟知,1972年英国就派遣马格尔尼作为公使出使清朝,上至皇帝下至王公贵族,只是纠结于是否跪拜等“天朝威仪”方面的内容,而对英国使团带来的最新式的科技和新的思想充耳不闻,盲目自大,视之为奇淫巧技,怎么能比得了天朝上国物产丰盈。当然从康熙时代开始,就有外国传教士带来西方的科技发明。但仅仅从1972年到1840年算起,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因为盲目自满自大和强大的历史惯性、封建残余,终究开启一段丧权辱国、民不聊生的屈辱近代史。扯的似乎有点远了,但是从这个层面就可以看到,一个危机并不是突然降临的,特别是大的危机,看过红楼梦的人也能从中窥探出近代深重危机的一些重要诱因或者根源。百足之虫,僵而不死而已。如果把一个人的一生拉成一条线的话,你会发现中年、老年的许许多多的生存状况和身心状况完全是前35年或者说是青年时期的基础延伸,当然不乏在40岁或者50岁甚至60岁重新上路获取人生进阶,获取更加精彩人生的情况。但你如果细细回溯和分析,即便是这种再出发和进阶,仍旧与其青年时代的选择和积淀分不开,同时也要看到,其能保持年轻的心态,不封闭、不停止成长,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其心理年龄仍旧在青年这个阶段。
青年焦虑更重于中年危机。曾经发过一个朋友圈,大家都在谈中年危机,可谁又理解青年焦虑,而多少中年危机又是来自于青年时期错误的选择呢?青年焦虑什么呢?一方面是成长的烦恼,对未知的恐惧。人在面对陌生的、未知的、需要选择的事情面前,总是避免不了产生恐惧,自身高限的不断突破、被动的去旧生新带来的震荡和痛苦几乎是必然的,而在这个阶段这种突破与新生的频率几乎是一生中最高的。同时信息不对称、价值观的多元时刻冲击着我们。另一方面,时代在发展,一些局部的问题客观存在,一些现象还没有消失殆尽。规则的适应、价值的认同、物质的压力等等都在叩问甚至捶打着每一个青年人。潜规则在一些地方仍然有用,不良的价值取向冠以个性和自由之名冲击着认知尚未完善、人格尚未健全的青年人。房子、车子、金钱、名利所带来的光环闪的青年人睁不开眼睛,压的青年人喘不过起来。在一个接受心理认知不断成长的过程中,光怪陆离的外界因素在不断的冲击着青年的内心。向上的路总是难走的,而向下滑总是容易的,面对时总是感觉心理薄弱,逃避总是能获得苟安。而不管是游戏之后、喝醉之后甚至是假装自己是“社会人”以后,你总能很清醒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或者最起码知道自己不应该做什么。我非常理解一些回避问题、逃避压力的行为,因为我有相当一段时间包括现在很多时候都在用这种方式获得一种短暂的安慰。但我们终究是骗不了自己的。青年人怎么会不焦虑,在精神内核薄弱的时候要面对诸多的冲击,在除了年轻的优势其他方面几乎都是弱势的时候怎么不感到孤独,在原有的认知被现实一次次的击碎的时候,又有谁能头一回那种满地碎片、茫然无措的无助、毁灭与新生、理想与现实、欲望与现状,在这个稍显稚嫩的心灵上加速演进,不焦虑是不正常的。有一句话这样讲,物质带来心灵满足的时代一去不复返,青年人大多数都要为追逐物质而想尽办法,而一些物质相对满足的青年却也感到自己内心的荒芜。
最可怕的是停止成长。有些人死在二三十岁,更多的是指精神层面的自我意识消亡。人人都渴望自由,自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对自我、对生活的主动,当你在体力、精力、时间相对充裕的时刻意识不到这一点的时候,你必将在随之而来的婚姻、家庭、子女教育等现实压力和情感需求面前交出主动权,责任感下自然催生出许多美好的情感,对父母、对配偶、对子女,你负重前行,快乐而艰辛,为什么很多人会沉迷于酒场,除了作为社交工具、生存需要以外,更多的是寻求一种压力释放和情感宣泄,但是任何麻痹神经的行为之后,人往往会更加痛苦。适当的宣泄是必要的,但是其本质是对问题的回避。久而久之会加重自己的畏惧,最终是一个恶性循环。我们被裹挟于其中,不能自拔,直到终老,快乐总是少于痛苦的。拉开人生的时间线,你会发现因果关系的神奇,就目前生活状态往前回溯,你总能找到各种主观和客观理由,各种偶那个主观和客观的事实。
时代赋予了我们过好自己一生的条件。很多人喜欢引用这样一句话,这是最好的时代,这也是最坏的时代。似乎放在任何一个国家和时代都讲得通。但如果细细的分析,这句话等于没说。我们都知道,事物是一份为二的,完全完美的个体并不存在,更别说时代这么大的概念。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毋庸置疑,从历史的纵向和现实的横向来比较,我们的国家我们这个时代始终站在一个巅峰的为组织,不去过多谈论那些有目共睹的发展成绩,就社会公平和人民自由方面的发展,我们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时代,这一点可能有部分人会以为我是在唱高调,以后会详细再说,不再这里进一步的拉偏主题。我们这样一个光辉灿烂的民族,一个饱受苦难的民族,一个蓬勃向上的民族,一个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在党的带领下达到今天这样一个伟大的成就,我们不能不骄傲,不能不珍惜,在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身处一个古老而年轻的国家,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我们具备过好自己的一生,精进我们的生命,打造卓越的人生的条件,我们不必去担心战乱,不必去担心思想禁锢,我们拥有了最好的发展环境和个人自由。这样的时代,怎么不是一个最好的时代。有人会讲局部的问题、会讲局部的、个别的不公平,会讲所谓的阶层固化,这个在后面会具体的谈到。从个人发展来讲,从纵向的历史和横向的现实来看,我们具备过好这一生的时代条件。
我们现在的状态绝不是终点。不要以虽然十分突出的问题整个的否定自己,当然也不能对问题听之任之、妥协投降。首先与自己和解,然后正视问题,厘清是非对错,查找问题根源,先把理分析透,然后采取合适的方法去解决它,种下优秀或者正向的小树苗,精心培育它。直到它能够自我成长,你的生命终究要你自己负责,追求成为一个卓越的生命从来不为过,人只有一次生命,不能像动物一样活着,不能总是被现实的一些物欲牵着走,名利从来不是衡量一个人是否有有价值的标尺。
我们需要在青年时期有意识调整。一个真正的人,能够保养好自己的肉体,能够在经历复杂之后仍然保持简单,能够在张力和松弛之间找到合适的尺度,能够在与自己和解、自我接纳的同时对自己的问题毫不回避、勇于斗争,人不能只让岁月由着自己的性子雕刻,人应当充分发挥作为人的主观能动性,真正的去雕琢和塑造自己。这些年的经历告诉我,如果自己不对自己进行整理,你会被现实修理的不成样子的。碰触核心问题、追求向上总是艰难的,而正是因为艰难,才更凸显其价值。人一旦放弃对自身的整理,那么其成长之路变已经停止,以后的生活不过是以往情况的简单延续,财富和名利的积累从来不与人的自我成长对等。
我写的这些东西从哪里来?我曾经求助于各类书籍,碎片化的居多,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原著略显晦涩,自己也没有恒心读下去,而一些心理学的读物又多倾向于一点,比如提升自控力、比如如何自信。当然这些书籍都给了我莫大的支持。孤立或者大而化之的知识是没有用的,但每个人的实践是千姿百态的,很多东西集成到一个人的身上又变得错乱,网络上也没有关于青年人如何过好这一生,如何平衡好各种生活要素、如何处理好各种内外关系的书籍,要么是过于原则,要么是迷于一域,也找到了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的《文艺青年的自我修养》、《给青年人的十二封信》,前者偏重美学知识、后者时代背景大不相同,始终读不下去,有共鸣但无法全身心投入。几年来自身经历的和看到的也让我真真切切的明白,一个时代的问题必须在时代内部解决。一个青年人的问题只有在青年人自己身上解决,如何汲取优秀文化资源、如何结合自身现实,如何找到一些通用性的东西来指导我过好自己的人生,只有依靠自己。而写作是一个极好的载体,一是能将心里杂乱的东西条理化。二是能将自己原有的经历和积淀激发出来。人不可能坐在家里把自己修的很好再去面对社会的现实,这样也是修不好的,脱离实际生活的自我修养是不可靠的。远方和诗在哪里,就在我们所谓的苟且里。每个人现在都不可能像梭罗那样去真实营造自身的瓦尔登湖,其实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瓦尔登湖,它在我们的心里,它在我们所看到和感受到的世界里,在广场舞大妈的舞蹈中,在超市鲜嫩的蔬菜中,在人来人往、熙熙攘攘的尘世,在你每次愤怒与快乐中,在你每次悸动和恐惧中,在生活的张力与松弛间,归根结底,它在我们自己心中。我们终究骗不了我们自己,妥协不了,将就不了。为何不认真的去面对呢?回溯、思考、辨析、培育、呵护、成长,循环分恶性和良性,在最应该努力的时间做最应该做的事情,人生很美好,成长很快乐,不是吗?
全文的基本框架。
第一部分,你要承认自己的动物属性,合理的保养自身身体,同时要规避、疏导作为动物的弱点。
第二部分,你要合理的处理外部关系,包含对国家、对社会、对职业、对爱情、对家人、对朋友等等。
第三部分,你要构建自身的精神内核,包含自信、勇敢、勤奋、自律、坚韧。
第四部分,你要善于将以上种种的思考成果化为具体的行动,你需要运用好每日反思等一些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