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昆明池者,汉之遗泽,古都胜景。昔武皇开池,仿滇池之形,为练水军,亦彰国势。彼时池广三百余顷,楼船戈影,云旗蔽空,鱼龙曼衍之戏,极一时之盛。岁月迁流,繁华销歇,昔日浩渺,渐成荒陂。
逮至近世,有贾公者,生于斯长于斯,心怀桑梓,目触池之倾颓,心忧古景之沦没,遂萌重修昆明池之宏愿。时维丁卯,贾公叔学,率先振臂而呼,以一己之躯,肩此重任。
公乃风餐露宿,遍历池之周遭。观其地貌,测其高程,探其源流,详察地理之形胜;访诸耆老,寻诸典籍,细究历史之遗踪。日夜覃思,殚精竭虑,成万言修复之策,字字皆心血所凝。
于时,虽壮志凌云,然前路维艰。资金匮乏,债台高筑,而公初心如磐,不为所动。纵遇艰难险阻,千磨万击,其修复之志,坚如金石。四方贤达,闻公之举,咸来称赞,谓其高论卓识,析理入微,启修复之新途;同仁志士,亦皆钦佩,叹其远见卓识,规划周详,谋发展之宏猷。
公之上书计委,期得助力,然久无回音,似石沉大海。幸有记者建宁,感公至诚,奔走传扬其志,使昆明池修复之事,渐为世人广知。更有志同道合之秉勤、长志诸君鼎力相助,终使修复昆池纳入国家之计划。天不假年,贾公溘然长逝,然其精神熠熠,如炬照人,激励后昆,矢志不渝。
后继来着,承贾公之志,接力前行。不畏辛劳,四处呼吁,求各方之支持;广纳良策,集思广益,谋修复之良图。经多年之努力,终得其成。
今者重临昆明池畔,只见碧波潋滟,水光接天。亭台楼阁,错落有致,雕梁画栋,尽显古朴典雅之韵;花草树木,郁郁葱葱,馥郁芬芳,时闻莺啼燕语之音。清风徐来,水波澹澹,游人如织,欢声笑语。或泛舟湖上,或漫步堤岸,皆沉醉于湖光山色之中。
遥想贾公当年,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其德厚功高,当勒石铭记,永传后世。后人缅怀其功绩,当传承其精神,砥砺奋进,继往开来。愿昆明池之胜景,千秋永固,福泽万民;愿吾国之邦,繁荣昌盛,国泰民安。千秋万代,莫忘前贤之劳,共谱辉煌之章。
功成不必在我,公之风范长在;功成必定有我,后嗣当以为模。祈愿贾公含笑九幽,英名永垂。
陕西灵沼宗周文化研究中心 张秉勤 撰文
甲辰年 隆冬 穀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