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浮生六记》

图片发自简书App

原创: 大漠孤烟 

早年读《浮生六记》草草而过,未注入精神,且真伪莫辨,不知后二卷是续貂。人到中年,读之况味自是不同,个中甘苦,犹如亲历。

少年的沈复得遇知己且为配偶是他一生之大幸。

其中《闺房记乐》实在、率真让人觉得妙趣横生。且陈芸是自学成才聪慧至极的奇女子,堪比《红楼梦》中的香菱。个人认为:世间如沈复者尚能寻得出几个,而陈芸绝无第二人。

《闲情记趣》中把平淡的生活述说得趣乐俱全,新意别出。古代女性的思想也能如此自由。总以为古代女人太过谦卑,原来情到深处即是平等。得此知已,夫复何求?这种生活是古今有梦女人的最好梦境。

《坎坷记愁》道出千古一辙:贫贱夫妻百事哀,有情难以饮水饱。妻亡子夭,遍尝辛酸。令人唏嘘。读至悲凉处,掩卷悲怆难继。真乃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

《浪游记快》这一章我最喜欢,用今人的话说就是说走就走的旅行。三五道合者,放浪形骸,且吟且赋,不问归期。其实古人的旅行远没今人惬意,舟车劳顿,餐风露宿。但古人才是个中高手,霁月清风,海阔天空,令人神往。真想寻其足迹亲历寸寸河山寻欢,聊慰平生之不快。

沈复语言诙谐有趣,尖刻生动。“唯其才子,笔墨方能尖薄”这与后世诸多大家同一论调。 一个人的才华足够在尘世挣扎刚好,少则捉襟见肘,用之束手无策,此则平庸之流。多则溢,且不说旁人看不惯,单是自已就曲高和寡。多才者性情多与常人有异:那种居于人群中不得同类的孤独,那种临高百呼而无一应的悲凉。 沈复也难以幸免。平生无抱负,唯崇尚艺术。然百代光阴中的过客谁又能超然物外,摈弃柴米俗事?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浮生六记》沈复 摘抄:1、世事茫茫,光阴有限,算来何必奔忙?人生碌碌,竞短论长,却不道荣枯有数,得失难量。看那秋...
    耿耿于怀28阅读 11,240评论 0 39
  • ——序—— 俘生六记,典出李白“浮生若梦,为欢几何”。作者沈复,字三白,乾隆二十八年(一七六三年)生。其体裁特别,...
    老末子阅读 33,584评论 3 50
  • 早就知道《浮生六记》,内容大致也了解一些,但是一直没有机会阅读全书,今天终于趁着周末一了心愿。读完,不禁深深为沈复...
    于小鱼_sy阅读 11,324评论 2 3
  • 总结是一旦一个群体和文化的形成,在对抗外界的时候力量总是持续不断的,越是压迫越多 反抗便无尽跟随 ,这种矛盾没法用...
    andy_xie阅读 923评论 0 2
  • 我向幽深的湖水扔下一块石头 水面荡起涟漪并伴有一声响 我朝寂静的山谷放出一声大笑 群山和鸟兽也跟着大喊喧闹 入夜了...
    夜里的光光阅读 2,498评论 0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