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瑟无端五十弦 2017
听歌是年轻人的专属,真正喜爱听歌的年限其实很短暂,过了那个年代,无论怎样好听的歌,也仅是好听而已,听不多久就会淡忘。只有在专属的年月里相遇的歌曲和歌手,才会铭记不忘。多少年过去,许多歌星仍会出现在不同环境的屏幕上,不再是记忆中的模样,也不再是记忆中的那种感觉,所记得的,仍然是从前那些散碎的印象。
蔡琴
在台湾现代流行音乐的历程里,蔡琴是永远绕不过去的名字。从民谣时代开始,蔡琴顽强地一直坚持下来,流行音乐的每一个时期,每一段故事,其中都有蔡琴的身影。蔡琴从不是个引爆最后一颗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的人,她会在眼看守不住的时候放弃阵地逃走,然后收拾武器换个地方继续战斗。她从来不是个偶像,她只是个歌手,她的成就源于坚持。
那批歌手中,蔡琴虽然很优秀,但并不出类拔萃。蔡琴第一张专辑的封面,是她逃课出来,在海边匆匆拍的照片,随后立即赶回学校继续上课。封面上的蔡琴,戴着大大的普通的眼镜,伸展双臂绽出笑容,着实是个丑女生。那时的歌手没有包装,都是街巷中随时可见的邻家男生女生的样子,也没有丰厚的收入和偶像的光环。所以齐豫、苏来、郑怡等人会时常在陶晓清家里不期而遇,一起聊天,讨论专辑的创作,所以深夜录完歌以后,王梦麟会骑着摩托车把包美圣捎回宿舍。他们在演唱和拍封面时也和平常人一样,没有化妆,衣着普通。
蔡琴的声音低沉饱满,蕴藉悠长,经得起岁月的打磨。但另一面,她的歌并不容易让人迅速地被打动而为之迷恋。《被遗忘的时光》沉寂多年,借助《无间道》才红遍四方,而《塔》、《绿洲》等好歌则继续在岁月中沉埋。听蔡琴的歌,需要有足够沉静的心境,有长久陪伴的耐心,才能慢慢咀嚼出歌声中的隽永,才会有深邃的共鸣。
歌如其人,蔡琴像她的歌一样坚韧执着,从不放弃,也从不急进。苏来回忆说,《恰似你的温柔》本是首快歌,蔡琴试唱时不断地要求乐手“慢一点”,“再慢一点”,她对音乐的敏锐让一旁的苏来“汗毛都竖了起来”,也造就了这首隽永的经典。
当年李建复与蔡琴等几个人组建了《天水乐集》,制造真心实意的音乐,可惜文艺与流行无法兼容,所做的两个专辑都无法赢得市场。蔡琴撇下朋友们宣告退出,直接导致《天水乐集》解散。但她不是放弃,她忍住心酸投奔其它公司去唱老歌。对于在音乐前沿领路的开拓者一员,这样做并不容易。李建复等人对她也没有任何埋怨。
同伴们陆续放弃了唱歌,有的人退在幕后继续做音乐,吴楚楚创立了飞碟唱片公司,李建复近年组织了“快闪101”,更多的人与音乐渐渐远离,而蔡琴坚持唱了三十多年。
张清芳出过一个翻唱合辑,名称和主题歌就是蔡琴的《出塞曲》。蔡琴的原唱苍茫悠远,意境醇厚,张清芳用自己的特点演绎,明快清亮,更加悦耳好听,也更为流行。
张清芳
八十年代末,两岸音乐市场逐渐开放,为了夺回被翻唱充斥的内地市场,飞碟唱片的MTV合辑《潮》作为先遣队登陆央视,群星闪耀,瞬间刺穿了所有人。现在看已经很普通的MTV,在当时人看来美轮美奂,似梦还真。合辑中的黄莺莺、千百惠、姜育恒、小虎队、张雨生等人,随即发行了主打专辑盒带,风靡一时,也留下了一代人的记忆。
张清芳在《潮》中演唱了《亲爱的请不要说》,之后也发行了同名盒带,在明星齐聚当中,并不显突出。对于喜欢她的歌迷来说,有些惋惜,如果张清芳也能幸运地赶上时代的机缘,她本也具有创造奇迹的条件。
内地歌手们在市场开放之前,基本上是搬来港台的流行歌曲,作者标为“佚名”,翻唱后发行盒带。其中最成功的是年轻的“金曲女皇”张蔷。张蔷的歌痴迷了一代人,至今仍有无数人留恋、追忆,前段时间还见到网上有人整理了张蔷歌曲的原唱名录与音频,助力者不少。张蔷前后出了二十多辑盒带,据说总销量高居世界前三名,直追巨星麦当娜。这并非偶然,张蔷与麦当娜的声线及演绎有很多相似之处,活跃,奔放,带有一种难以名状的磁性。而张清芳的声色,与她们极为相似。
在翻唱辑《出塞曲》中,歌曲《月琴》是最著名的一首,原唱郑怡用水晶般清亮的声音,让这首歌甫一问世便成为传奇。许多歌手唱过它,如张雨生,杨芳仪,苏来等,演绎得最好的便是张清芳,最差的则是费翔。
费翔
费翔很幸运地第一位出现在当时的流行音乐沙漠中,在通常只闻其声未见其人的歌声世界,费翔带着俊朗的形象、磁性十足的嗓音亮相央视春晚,即便如此,他的第一首《故乡的云》仍然平淡无奇,但马上,他用快歌配上前所未见的载歌载舞,惊呆了举国上下,瞬间成为第一个真正意义的偶像。
与大规模出现的港台明星相比,费翔仅仅早了一步,但这一步已经足够,至少上亿人的心里,从那时起嵌入了这个永远磨不掉的名字。虽然在当时,并没用几个人愿意流露出哪怕一丝一毫,相反却有不少人欲盖弥彰地故意表现着不屑。
赶在港台音乐尚未进入内地之前,费翔与张蔷一样,轻松地挑拣些港台流行精华或者口水歌翻唱出版,便让每辑盒带都达到惊人的销量,事实上二者所选的歌曲确有相当数量的重合。从费翔专辑中甚至翻唱了当时热播电视剧主题曲来看,流行永远是其至高无上的选择。也许正是由此所致,费翔所翻唱的,基本上全都是女歌手原唱的作品,凤飞飞,欧阳菲菲,邓妙华,黄莺莺,郑怡……许多女歌星特色鲜明的经典主打、成名作,都被费翔唱成了千篇一律的卡拉OK,毫不顾忌地抛弃了原唱的精髓,毫无张力,除了独特的嗓音再无任何特色。
即便过了若干年,港台歌曲与内地已经基本同步,费翔仍在新专辑中把林忆莲的粤语《匆匆》、《灰色》用国语翻唱,也许仅仅因为这些歌的节奏较快而已吧。
费翔曾回忆道,初出道时结识了已过巅峰的刘文正,两代男神彼此都很欣赏,刘文正告诫了他作为偶像的一条秘籍:“一定要把自己优点秀出来,缺点隐藏起来!”无论是不是这个原因,费翔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
罗大佑
远远不是所有艺人都会坚持只展示最好的一面,如高凌风老去之际仍会用不计下限的方式在台上热舞,又如罗大佑也会抛开所有的个性重唱老歌。
罗大佑投身音乐很早,比台湾民谣黄金时代的开启还要更早一些。李宗盛说:“我还是院校的木吉他队成员的时候他就是巨星了。”虽然《童年》曾是台湾校园歌曲的代表,但罗大佑其实并没有参与年轻一代的民歌运动。罗大佑说:“当时校园民歌很流行,我却有一种反抗的心理,毕竟乡村音乐怎么说都是模仿。”他在唱片文案中写道:“这里没有不痛不痒的歌,假如不喜欢的话,请回到他们的歌声里,因为这中间没有妥协。”叛逆的风格使得罗大佑对流行的东西本能地产生着抗拒和刻意的忽略。杨弦以余光中的《乡愁四韵》开启了轰动一时的民歌运动,但罗大佑之后仍然创作了自己的版本,甚至没有先听一下杨弦的歌。
与民歌运动风起云涌的《金韵奖》时期差不多的时候,罗大佑出了自己第一张专辑《之乎者也》,歌中唱道:“风花雪月之,呼啦啦啦乎,所谓民歌者,是否如此也……”
罗大佑写歌依靠灵感,但并不全凭着灵感。他先酝酿一个旋律,然后慢慢地培养与之适配的歌词,《童年》花了三年才完成,很多歌曲还要更久。罗大佑觉得,歌词与诗是不同的,歌词必须依附于乐曲,不能单独存在,而大部分的诗是不能配曲的,所以,旋律最重要。
罗大佑并不擅长用文字表达,但他具有把音乐与文字精准融合的天赋,有了好的旋律会激发灵感产生震撼的歌词,同样,当遇到震撼人心的歌词的时候,也会激发时代性的旋律。崔永元在《符号与故事》里讲了一段轶事:
【国际和平年,各国和地区都在写歌,几个台湾年轻人坐不住了,一天,在一个咖啡馆里,一张烟盒的背面,他们为和平创作的歌词一蹴而就,他们自认为写得很好,要找一流的作曲来谱写,他们选中了这个叫罗大佑的,他们找他找得好苦。一天,他们等在另一个咖啡馆门口,直到他出来,对了,那天下着雨。
他出来了,顺手接了歌词塞进口袋,年轻人还在说着,他已经上了自己的车,车在雨中走着,罗大佑觉得那页歌词敲打着他的心脏,他把车停在路边,借着昏暗的路灯看那个写在烟纸上的歌词,他惊呆了,上面写着:“轻轻敲醒沉睡的心灵,慢慢张开你的眼睛……”】
在表演上罗大佑难以算做出色,多数歌手会做的进军影视之类事儿他从未做过。他的歌甚至从没有过MTV,所有的影像都是挑选的舞台剪辑。他只是个吉他好手,不是好的演唱者,在台上他的表演仅限于普通人常见的缩头硬颈,一边狂拨吉他一边抖脚扭腰做面目狰狞状。在台上他只是把自己弄得很嗨,并无感染观众的意向。他的歌其实也仅适合独自一个人听,伴着自己的心路感受慢慢咀嚼,慢慢地被自己感动。
看起来罗大佑更适合专为女歌手写歌,他为不少人写过,如张艾嘉、苏芮、潘越云,还有叶德娴的《赤子》、梅艳芳的《似是故人来》等等。甚至他自己的歌都应该交给别人唱,因为他的声音和演绎都不够好,很多经典歌被翻唱后效果更好。比如张蔷的《光阴的故事》,还有张云儿的《你的样子》。后者齐秦也翻唱过,很轻易地就超越了原唱。
齐秦
齐秦也为女歌手写过不少好歌,但齐秦的歌从来未被翻唱者超越。
齐秦与大批的台湾歌星专辑差不多时间进入内地。在影像匮乏的年代,唱片公司对歌星的包装仅限于专辑内页上的文案,短短一段优美的文辞,便能塑造起丰满的形象,如清丽纯美的杨林,孤独浪子王杰,情窦初开的单纯女生伊能静,外冷内热的潘美辰等等,少量的MTV也多是不食人间烟火,如真似幻的感觉。
歌星们的包装脆弱得不堪一击,杨林出演了电影《尼罗河女儿》,而《七匹狼》更是汇集了王杰、张雨生、邰正宵等十来位歌星。电影难言成功,唱片公司辛苦打造的歌星形象却坍塌殆尽。
齐秦完全不需要包装,仅凭专辑《狼》就创造了才华横溢而又桀骜不驯的形象。齐秦的声音高亢清亮而不失婉转悱恻,哥特风格的词曲加上鼓声绵密的电音,直接刺穿了年轻人既躁动又迷茫的内心,给了叛逆的苦闷最畅快的宣泄。很少有人意识到,齐秦在一段时期内,完全扮演了国语版披头士的角色。
无数人听到齐秦的歌便为之震撼,而后不久,传来齐秦脱离唱片公司自组《虹》工作室的消息,又不禁为之担忧。虽然可以深信不疑其才华,但离开成熟公司的整体支持和运作,仅凭明星一己之力拼搏,可以想象希望必然渺茫。似乎印证了人们的预感,此后齐秦的歌再未能带来同等力度的冲击,除了首张专辑《纪念日》尚保持一流水准,后来的作品江河日下,不再被人关注。
近年来齐秦频繁出现在各类演艺节目中,曾经的王子苍老、萎靡,个性与风采全已消磨不见,偶尔唱着早年辉煌过的老歌,也是毫无亮点。在网上有人给他取了个新的称谓:城乡结合部演艺团的台柱子,并非没有道理。
杨弦
能坚守初心的人并不多。记得崔健风头正劲之际,有次现场演唱会上,气氛狂热,崔健大声问:“你们想听什么?”观众齐声高喊:“一无所有!”崔健说:“我TM就是不唱!”写《一无所有》的本意是打破传统,蔑视偶像,崔健当然难以容忍这首歌本身竟然成为了偶像。但是近来,崔健也出现在综艺节目上,他又唱起了《一无所有》,他的声音仍然震撼,稳胜历年来无数的翻唱者,但这已未必是他的初心。
杨弦是极少数能坚守自己的人。早年杨弦身为生物学硕士时发起的“现代民谣创作演唱会”是拉开黄金十年序幕的“辛亥革命第一枪”,杨弦也被称为“民谣之父”。但他本人却总是一副平静、恬淡的样子,毫无锋芒。他在演唱时,台下曾有观众向他咆哮、谩骂,杨弦毫不为之所动,吟唱如常。他的内敛自守也赢得了更多的尊敬,有段描写流传甚广:“杨弦唱歌时喜欢身着唐装,那一派风范啊,没有人能比,所以,每次只要一看到杨弦出现,大家就自动闭嘴,场子让给杨弦。”
杨弦安之若素的性情从未改变,纪念民谣运动三十周年的《永远的未央歌》演唱会上,杨弦没有象其他歌手一样诉说感怀,事实上他什么都没有说,只带着吉他和口琴,吟唱了一首舒缓的民谣便转身离去,而对观者来说,无言之间,却包含着很多很多。
内在强大的人自然不会屈从于外界的观念,杨弦就属于走自己的路,不为外界所动的人。他挚爱音乐,开创了民歌时代,却没有像罗大佑一样抛弃医学院的学业,而是取得了医学博士学位,在美国从事传统医学工作。他与女友心灵相依,却相见甚少,彼此间早已认定是今生唯一的伴侣,十余年来深情不移,却不谈及婚嫁。杨弦研习佛学,自修自悟,对生命、对人生形成了明白清醒的感悟。
在美国二十多年间杨弦仅创作了十五六首歌,而且都没有发表,人们只在几场演唱会上听到了他的少量作品。同是民歌时代先驱歌手的胡德夫也曾拒绝出专辑,却在白发苍苍之际出版了个人专辑《匆匆》,似乎更像是一种妥协。才子苏来毕生致力于音乐,当呕心沥血打造的专辑《大火》不被市场接受时,苏来愤怒地把母带和所有存档全部付之一炬。但是杨弦,永远不会在意其他人的看法。
又是很多年过去了,人们不知道杨弦又在自己的世界里锻造了什么样的作品,也无法分享他在音乐世界里得到的幸福和陶醉。
杨弦谱曲了《乡愁四韵》自弹自唱,李双泽在淡江学院怒摔可乐,这两件事标志着台湾民谣黄金时代的开启。“唱自己的歌”,是当时流行歌坛激奋人心的口号。如今音乐才子层出不穷,原创音乐已经如火如荼,但不知从何时起,自己的歌无论从旋律、配器,还是曲风、唱法,都变得与当年那些年青人所抗拒的“洋歌”毫无二致。这样的结果,英年早逝的李双泽恐怕始料未及。
那些年的偶像们已在时间长河中远去,渐渐归于淡忘,只有偶然听到熟悉而又陌生的老歌,偶然看到荧屏上老去的罗大佑剪去长发,摘掉了墨镜,弹着吉他,唱出略嫌黯哑但不失张力的声音时,才会回忆起那个个性飞扬的年代,那些朴实又撩动人心的音调。歌声是每个人生命中不经意嵌下的印章,无论过了多久,隔了多远,总会有一段旋律,让人忽然间唤起沉埋已久的记忆,宛如穿越在时空里,不知今夕何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