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些许日子未更文了,这些天一直在思考自己的人生,昨天听了蔡老师的讲座后跟好友讨论了一个晚上的“人生”,忽然觉得要写些什么了。
我,是一名普通院校的法学本科生。从上大学第一天起,每个老师上课之前都会问一个问题:“你为什么选择读法学?”
法学可谓是就业行业里亮红灯的专业,就业形势严峻不用我说。我为什么选择读法学?那是源于高中时看了一部电视剧《人民的名义》,里面刚正不阿的侯亮平的形象直击我内心深处,从此我萌生了要学法,为中国法治事业殚精竭虑的想法。但现实总是充满了戏剧性,我未能考上心目中的大学,来到了现在学院学着我憧憬的专业。迷茫啊,这个学校跟我理想中的学校差太远了,我就像一只无头苍蝇,四处找寻出口。加入各种社团,学生会等等。甚至抱怨这个学院,抱怨自己当初为什么没有再努力刻苦一点,再多刷几套试卷。心想:“大学这四年就这样混过去就算了吧。”可是,这个想法对得起爱我的父母吗,父母含辛茹苦的供我读书念大学不就是想让我的人生过得有尊严吗?不要过像他们那样辛苦的工作啊。
来到大学,我是多么的迷茫又带着乡村孩子的自卑感,似乎与这个大城市格格不入,时常想家,想念爸妈温暖的臂弯,一想到这些就感觉自己无比的可怜。打电话给老爸说我要回家,家里人总是安慰我:你要看到自己的成长啊,你想想看,跟你一起读小学、初中、高中的现在有几个在上大学。村里的大学生一年才一个,你如今又在长沙念本科,是不是与那些没有读高中,没念大学的同学思想境界不一样了?
每次内心极度痛苦纠结时都会与大学好友小L酣谈。小L的经历、家庭背景都与我差不多。说来也奇妙,我们曾今的目标都是汕大,最后都考进了现在的大学。我们相处也有一年多了,直到现在我俩才推心置腹地谈天说地。
我们不羡慕那些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人,我们钦佩的是那些与我们一样从农村一步一步奋斗出来,在城市中有了属于自己的那一个“格子间”。我们系的Y老师,是我们最喜爱最钦佩的,时常跟我们说到自己在上大学的经历时,我看到他那种努力克服自己自卑感,拼命成长的渴望,心里的敬佩油然而生。
农村出来的孩子都太知道要拼命成长的重要性了,我们从农村考出来,来到一个更关阔的平台,不再是那只井底之蛙,我们可以看到更大的世界了。我们渴望旅行,看看外面的世界,大一的时候苦于自己没有胆量,胆识,来长沙这么久也不敢出去逛逛,现在的我不断地思考自己的人生该如何去过,每个星期都合理安排去逛逛星城长沙。
看到更大的世界又越发觉得自己渺小,倒逼自己成长。对《上海女子图鉴》很有感触,海燕咬牙拼命坚持,终于在上海拥有自己的“格子间”,很喜欢海燕的华丽蜕变。
每个人成长的方式是不一样的,在探求自己的未来过程中,我接触到了公益,刚开始做源于自己的情怀,认识到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你会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每个人都值得你学习,我不知道该用怎样华丽的辞藻去形容他们,但是在我心里早就有无比轻重的价值了,因为你们我才知道我之前的生活圈子有多小,生活方式有多无知,我需要改变的东西有哪些,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闪光点,谢谢你们出现在我生命里,帮助我更好地成长,点亮前行的路。
在做公益的过程中我很快乐,快乐的原因不仅仅是“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更是从公益中认清了自己的内心,心灵得到极大的滋养。
到了大二,面临很多的抉择,法考,考研。这些压力试图让我放弃学习之外的一切,但是经过我深思熟虑,在我看来,法学是理性的,而公益之旅是感性的,在理性与感性之间寻找内心的平衡点不正是人一生需要找寻的吗?我不想我的人生一辈子都是法律,我也不想成为法律的机器,经营好自己的精神后花园,应该是一件最幸福的事了。
哪条路更好,哪条路更值得努力,更有前途,判断的标准太多了,但做好任何一件事都会有回报。20几岁的年级要为自己的决定负责了。我不知道10年后20年后的自己是从事什么工作,但是我知道我得过好现在的每一天,拼命成长,酣畅淋漓,才能不负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