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 推动家庭家教家风建设高质量发展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庭作为社会构成的基础单元,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是个人成长的温暖港湾,更是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关键基石。《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是2016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讲话的一部分,收录在《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深入阐述了新时代优良家风的核心意涵,探索建设的路径与方法,进而影响民风社风、党风政风,具有重要价值与现实意义。

家庭:文明的始发站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既是人生启航的地方,又是个人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养成的第一所学校。对中国人来说,家庭是精神的港湾,是个体生命、生活、精神所在,是中国文化深厚的精神纽带。我们应该从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等经典故事中汲取智慧,还要从诸葛亮诫子格言、颜氏家训、朱子家训等传统家训中提炼出精华,倡导树立良好家风,鼓励人们为家庭、为社会、为国家作出贡献。

家教:人格塑造的熔炉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起点,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庭教育涉及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每个人从牙牙学语起,就不断接受家庭的教育,潜移默化、耳濡目染地对个人的性格、价值观、行为习惯等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要在家庭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孩子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华民族,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家风:精神传承的基因链

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也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家国情怀,通过范氏义庄的慈善实践传承千年。这种将个人修为与家族使命相统一的精神基因,构成了中华文明独特的传承密码。曾国藩家书中“勤俭自持,习劳习苦”的教诲,至今仍在湖南双峰荷叶塘的曾氏后裔中口耳相传。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带头抓好家风建设,继承和弘扬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做家风建设的表率,以良好的家风带动党风政风社风的好转。

站在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家庭文明建设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时代价值。当每个家庭都能成为道德培育的沃土,当优良家风汇成社会文明的江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根基必将更加坚实。这既是古老文明的智慧回响,更是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

集安市大路镇人民政府殷娅楠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