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过那么多的书,学过那么多的知识,懂得那么多的道理,为什么依然过不好这一生?这是不是一个经常萦绕在我们脑海里的问题?这个问题的症结就在于我们——知道≠做到。
正常情况下,知道一个正确的道理,就应该马上去做,但现实中,真正知道了能做到的往往很少,知道做不到却是太常见的现象。有人说,我们有着一个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就是知道与做到的距离。学习了那么多的时间管理知识,你真正运用时间管理技能服务工作生活的有多少?学习了思维导图,在工作生活中你真正运用思维导图解决了多少问题?我想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又如人们刚刚看过一本书,或者参加完一个成功学大师的分享会,收获知道了一些正确的知识或道理,刚开始都会热血沸腾,狠下决心说,我要好好改变,我要改变人生,并发朋友圈说“我要努力遇见更好的自己”;可睡了一觉之后,我们还是老样子,还重复着过去的行为,重复着以前的习惯,过着依旧如故的生活,最后实际遇见的还是狗血的自己。
我们知道做不到,通常观点归结为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自己行动力不够,没有毅力,不能坚持;二是理解得不够。
但《知道做到》这本书作者说我们在知道与做到之间有个巨大的思维漏洞,也就是知道与做到之间少了一环,这一环说出来就是非常简单的两个字,就是重复!重复!再重复!
重复是从知道与做到之间最重要的连接纽带,也是大多数人最缺失的重要一环。
为什么我们知道了做不到?
《说到做到》作者认为是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信息超载;二是消极过滤;三是缺少跟进。如果解决了这三个问题,也就跨越了这个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知道与做到之间的距离。
一、信息超载
当今社会是信息爆炸时代。人们每天通过微信朋友圈或公众号就能很方便地阅读看不完的文章或信息,有人每天都在读新的书籍,也有人不断参加各种新的提升个人技能培训班或社群,这些人感觉每天都很充实,每天都在学习新的知识或技能。但过段时间回头一看,好像什么都没学到,或者觉得付出那么多,知道得却很少。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我们大脑的好奇心很强,更喜欢接触新鲜的事物,每有新的方法或知识出现时,我们就会不断地往前跑,喜欢不断地索取新知识。而且很多人的学习不是系统和有深度的学习。比如一个人先学习了沟通的方法,后又接触到高效阅读的知识,即使是在沟通方法还没有理解消化和实际应用的情况下,人们还是热衷于再学习高效阅读的知识。人们总是以为学习了就是拥有和收获了,学习了也就结束了,就不再愿意花费时间去重复复习已学过知识。人们不知道重复地学习过去已经知道或已学过的知识本身是具有很大价值的,因为在不断的重复和练习的过程中,我们的理解是不断深入的,认知是不断提升的,每次重复学习的收获都是不同的。
这个世界上的知识太多,而我们每天只有24小时,既要复习旧知识,又要学习新知识,时间根本不够用,那该怎么办呢?要解决这个问题,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实行“少而精的策略”。也就是我们要承认精力有限,学习不了世界上所有的知识,只能学习那些对于我们个人“真正重要而精华的知识”。如果我们方方面面的知识都去接受和学习,也就会出现你没有办法去重复那些精要的知识,没有办法去深入,也就没有办法去行动。我们不是要知道很多的知识,而是需要知道一些深入系统且是当前对于自己最需要的知识。把精力集中在少数关键重要的事情上,对这些关键重要的事情一次又一次地重复,反而更能形成竞争优势。
因此,实行“少而精”的精要主义策略来应对信息过载,是实现从知道到做到的第一步。
二、消极过滤
我们大脑有个过滤系统,这个过滤系统天然是负面的,消极的。当我们学习到一个新知识,如果我们对这一领域有过类似的知识或经验的时候,我们的大脑会在第一时间是对抗的,至少是质疑的。由此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许多人面对机会是排斥的,因为机会不是被大多数人所认知的,与我们旧有的经验甚至是背离的。
比如我们学到一个关于沟通方法的新知识,告诉你沟通先要倾听,在倾听理解别人的思想之后,才去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双方才能达成更好的沟通效果。如果你曾经有过在沟通中你不强势不严厉跟别人说,别人根本不重视你的意见的经历,也就是说在你的头脑中已积累了“沟通中要想别人重视你的意见就要主动地强硬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的旧知识,那么你在学到前面关于沟通新知识的时候,你首先会在大脑里质疑这个新知识,会认为这个新方法太软弱,要花时间倾听,又要去理解他,这个成本太高,根本不如我过去直接叫他去做更好。如果你以这种心态去了解这个新知识新观点,即使你知道了也没办法去做到。
那这个问题怎么解决?
这里就要用到一个工具叫“绿灯思维”。
就是我们听到了任何新的想法、新的建议的时候,就立刻将意识的“绿灯”打亮,就是让新知识顺利通过思维的关卡进入大脑,再去想这个知识虽然和我以前的认知观点有冲突,但它有没有可行的一面呢?这个想法为什么是可行的呢?它有哪些原因呢?换句话说,你就是要鼓励自己的大脑先全盘接受新知识,不急于去否定,而是积极发现其正确之处。这个方法与我们通常的认知是不一样的,尤其是在我们对这件事有过去成功的经验的时候,这种经验越丰富,资历越深,我们就越容易看到这个新的知识中的缺陷和不足,这个时候我们特别容易全盘去否定这个新知识。新知识与旧知识不同,它背后也一定是有理由的,也一定有支持它的原因,只不过我们是受到过去固有思维模式,过去先入为主成功经验的束缚和蒙蔽罢了,从而让我们根本无法重新接受这个新知识。
而“绿灯思维”就是帮助我们去寻找新知识正确的理由,让我们去发现为什么这个新知识是合理的。其实也给我们打开了一个新的理解问题的视角,我们有了新视角,再去看这个问题的时候,虽然在过去那个视角看这个问题是有问题的,但从这个新的视角来看,还是有一些道理,能解决一些问题的,而这些视角是过去自己没有想到的,从而让自己在不同的知识中受益而获得成长。
听到一个新观点的时候,把自己的第一反应从这个观点有问题变成我该怎么利用这个新观点?如果学会了会有什么收获?坚持这样一直用“绿灯思维”来思考,我们就会变成反向偏执狂。什么叫反向偏执狂呢?偏执狂是指疯狂地坚持自己固有的意见,固有思维的行为。反向偏执狂,就是我们坚持用积极的思维、可行的思维来对待各种创造性想法的行为。
那么你认为这种思维是不是太违心了,明明对这个知识有质疑还不让反对,还要去附和,这样真的对吗?这里要重点强调的是“绿灯思维”不是不能质疑,而是将质疑环节放在“绿灯”之后,也就是说“绿灯”之后还有个“黄灯”,“黄灯”就是表达你对这个知识质疑的环节。也就是我们要在任何消极反馈之前,先在大脑做出积极反馈,先找出有积极作用的理由再进行反馈,这样我们的大脑就更容易接受新知识新观点,并能更全面地认识和理解这个知识点,更有效地将这个知识点落实到行动上去。而且当我们把精力集中在寻找积极的可能性的时候,反而能找到更多的创造性的方案,在进入“黄灯”环节,反而想不出什么反对性意见了,从而达成共识,执行起来更容易。
因此,“绿灯思维”是打破消极过滤,达成从知道到做到的第二个方法。
三、缺少跟进
就是说我们知道了一个方法,然后也下决心想去做,就像读了一本又一本的新书,参加培训学习了一个又一个的新技能,收获了一个又一个的新方法新知识和新技能,但过段时间后再回头看,自己仍然在重复着过去的习惯,人生依旧没有大的改变,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就是缺少跟进的缘故。我们有个思维误区,我们以为采取一个行动或改变自己,最重要是学会新方法新知识或新理念,这样我们就会解决和应对问题。不是新知识新方法不好,而是我们在学到了新知识之后,最最重要的是要花时间去理解和运用新知识。
比如很多公司愿意投入很多资源对员工培训,希望员工学得新知识后对公司创造更大价值,可现实是,绝大多数员工参加培训后发生改变很少,也就是说我们愿意花很多的时间去参加培训,去学习获得新方法新知识,却很少愿意花足够多的时间去学已经学过的知识和进行新知识跟进。
很多学习专业户,什么成功学都追着去学习,什么书拿到就读,不是说这种行为不好,而是说你学到的新知识还没熟悉掌握,又慌慌张张地去追着学习下一个知识,这样就会造成信息超载。
也就是说我们获得一个知识,才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要把学到的知识变成行动,真正的战场是之后的跟进,也就是说花一倍的时间去学习,跟进的时候需要花十倍的时间与精力。可是哪个公司哪个人,在学习培训后,会花十倍的时间精力来跟进呢?通过重复学习,我们才能知道这个知识我们理解得如何?在执行过程中有没有偏差?需要什么支持?一般人学完了就结束了。
这里有个建议,就是学习之后,我们要努力去分享,像老师那样去教别人,“教”其实就是最好的“学”。本着老师的心态去学习,不仅仅是在学,学了之后还要去教给别人,这样你就不仅认真去学,重复去学,还会将新知识与现实工作生活结合理解运用。这是要特别强调的是,“写作”是将所学知识进行分享的最方便、最快捷、成本最低的一种方式。
很多人错误地以为,参加完一个学习班,学到一个新知识后,第二天他就会改变,现实是根本改变不了。当我们回到日常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中,即使学习了新知识,却不知道改变需要付出真正切实的努力,也不知道如何采取切实的行动,依然在重复着过去植于生活中根深蒂固的老习惯。我们知道了用精要主义避免信息超载,用绿灯思维过滤信息,若我们没有做到用大量精力去不断地跟进,我们仍然无法解决从知道到做到这个问题。
因此,持续跟进是达成我们从知道到做到的第三个方法。
跟进这个环节是真正重要的,也是最难的。
一个好的跟进系统至少要有三部分,它们分别是知道、支持和问责。在实践中,我们要推动一个新的方案一个新方法,要给出足够的指导,告诉人们应该怎么做,这是知道的部分。然后在做的过程中不断给出支持,不断地反馈和帮助。问责就是做得好的要激励表扬,做不好的要反馈改进。
在团队中号召一件事要花一倍的时间让大家知道这件事,但要让大家真正去应用还得花十倍的时间。所以说重复是最重要的。有的领导者会说,我已经都说了,大家都知道了,为什么还没有执行呢?原因就是重复得不够。我们总是觉得知道很重要,花很多时间精力去学习,但根本没有心态和准备用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演练和跟进,而只有反复的演练和跟进,才能将知道做到。
当我们学到一个新知识要重复地理解,重复地学习,重复地探索,深入地研究它。而在这个过程中,要有重复的时间,重复的跟进。在不同阶段的重复是不同层次的,也是一个人行为改变的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的改变是我们的认知,就是要知道;第二个阶段改变的是态度;第三个阶段改变的是行为,通过持续跟进才能改变行为。
综上所述,信息超载的解决方案是精要主义,消极过滤的解决方案是运用“绿灯”思维,缺乏跟进的解决方案是持续跟进。克服所有知行差距的三个原因的关键,任何一个解决方法都需要间隔的重复练习。
由此得出结论,知行合一的关键是重复,花时间重复是从知道到做到的关键。正如《知道做到》的作者所说,从知道到做到,要说有一个方法,总结成两个字就是——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