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与刀 》目前市面上关于此书的版本真的是琳琅满目,内容也是或增或减,我的纸版书购买的是:浙江出版联合集团,电子版的出版社是:南海出版公司。对于这类书籍我首推:图文珍藏版,因为这本书实在值得珍藏纸质版。
阅读本书的过程个中,正赶上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朋友圈充斥着:日寇从未反省!勿忘国耻!!!可能在以前我也会热血沸腾的高举双臂震呼,现在反而有一点释然。在本书第一章节,作者即提到:读此书之前,中国读者首先要做的,莫过于控制情绪。
《菊与刀》以日本皇室家徽的“菊”与象征日本武士道精神的“刀”为题,恬淡静美的“菊”与凶狠决绝的武士道的刀,看似水火不容,实则相依为命,暗含日本文化的双重性,外界对日本人的描述总是使用一系列的:“然后……之……”类的词语:生性好斗又异常温和;既推崇武力又追求美感;既自尊又谦逊有礼;既顽不化又柔弱善变;既性情温顺又不轻易任人摆布;既忠诚不阿又极易叛变;既勇敢又怯懦;既保守又乐于接受新生事物。
第一:关于战争的起因
等级制是战争的起因,战时的日本急于向世界输出这一观念。他们认为,必须为建立世界的等级秩序而战,而且这一等级秩序的领导者只能是日本,因为日本才是能够真正建立起自上而下的等级制的唯一国家。日本人信奉的格言是:“万物各得其所,各安其分”。所以日本强调的战争正义性论调与美国恰恰相反。可是对于日本这个弹丸之地来讲,他的大东亚共荣圈靠什么去实现?他们认为精神就是一切,是永存不灭的,日本的战术手册中有这么一句口号:以吾等之训练对抗敌军数量之优势,以吾等之血肉对抗敌军之钢铁。就是在日本民间,他们也会宣称:身体越累,精神和意志就越昂扬,越是疲倦,就越能锻炼人。长期以来,他们已经练就镇定的神情,可以说是:胸有激雷,却面如平湖。
第二:关于恩情
"恩"在日本,不是自由给予,而是债,也就意味着对所欠恩情的回报,从而就有爱的意义,但其本意是欠债。日本人说:我受某人之恩,就等于说:“我对某人负有义务。”在日本,孝道变成了必须履行的义务,恩情对于日本人来说是一种重任,有时这种重任会超越一个人的意愿。所以在日本,在街头发生事故时,他们大多会袖手旁观,这并非是人情淡漠,而是因为他们知道任何非官方的干预都会让当事人背负人情债。
第三个问题:耻感文化
提起自我修养,就必然先说一下日本的"耻"文化,日本的耻感文化要求人必须具有“不允许又不愿意”这种心理上的道德自悖。日本的思想家以及许多知名学者都强调“知耻”是道德的重要组成因素,“耻”文化,就是异常重视自己的面子,强烈在意世人的眼光,即不是靠对错,好坏,善恶,雅俗等决定是否行动,而是凭借诗人怎么想,怎么看,怎么评价来推测他人是如何判断的,从而决定自己的行动,这就是“耻”文化。耻辱感培养了日本人极端的自尊心,日本人对于公开场合的嘲笑,讽刺和批评极其敏感。书中讲述了这么一个例子:美军在瓜达尔卡纳尔岛登陆时,日军向他们部下传达命令说,目前他们已处在全世界的注视中,必须表现出日本男儿本色。日本海军官兵有一条诫令,在遭到鱼雷攻击,被迫弃舰时,必须以最出色的姿态转移到救生艇上,否则“会被全世界耻笑,美国人会将你们的丑态拍成电影,拿到纽约公映”。这关系到全世界对他们的评价。
中庸中有一句话: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让我们常怀敬畏之心,做到知耻、慎独。
第四:自我修养
日本人崇尚的自我修养大致分类两类:第一类是培养能力,第二类是“圆熟”即“无我”。日本人培养能力的自我修养,其理由在于能改善他本人驾驭生活的能力。他们说:修养初期,人们也许感到难以忍受,但这种感觉不久就会消失,开始享受过程中的乐趣。第二部分:圆熟,圆熟的顶端是“就当死去而生活”
在天亮之前站在或坐在冰凉刺骨的瀑布之下,或者冬夜用冷水洗澡三次,这些都是日本人喜好的耐寒苦行,目的是锻炼自我。求道者的目的是把自己训练成能够不受任何干扰而继续冥想的境界。当他已感觉不到水的冰冷,身体能够在寒夜凌晨也不颤抖的时候,他也就“圆熟”了。除此之外,他不讲求任何裨益。
……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