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门不断发展的科学——学习科学
1、 概论
自从人类文明兴起的时候,学习就开始了,从口口相传到开坛布道,学习与教学就以它特有的发展轨迹进行着。学习真正成为一门科学始于20世纪初,那时认知心理学刚刚兴起,皮亚杰也以自己的几个孩子为对象进行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后来神经科学和脑科学也逐步发展起来,这些学科的兴起与发展直接或间接促进了学习科学的产生与发展。
学习科学的兴起彻底改变了传统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创造出一种尊重人的主体性、激发人的创造性、相信并注意开发人的潜力、便于人与人交际合作的崭新的教育观与学习模式。
《人是如何学习的》一书总结了人类研究学习科学的经验教训,主要从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两个方面展开叙述。其间融入了最近发展区理论、学习共同体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等内容。它包罗了近年来人类在心理学、教育学和脑科学等领域中许多研究成果,一方面给读者呈现了一份精神大餐,同时也对读者的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想较为深入地理解和驾驭此书、领略其内涵,需要有一定的积累,且要联系许多学科内容。
2、 学习理论
1.专家与新手的差异
专家在观察问题的角度、知识体系、知识的存储与提取方式、元认知能力、应对新情景、对素材有意义内容的把握与提炼能力以及对学习者情况的了解与调控等诸方面都要优于新手。
2.学习与迁移
迁移:把一个情境中学到的东西迁移到新情境的能力,包括正迁移和负迁移。迁移是学习者十分重要的一项品质和能力,学校教育要将其作为一项重点任务来培养。
理解对迁移能力的培养优于记忆,这一观点告诉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坚持著名教育家怀特海提出的“少而精”原则,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分析和思考,不可操之过急,一味追求教学进度,没给学习者理解的时间的做法,只会使情况变糟。
此外,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学习者的最近发展区,跳一跳能摘到是最理想的状态。还要关注调动学习者的主动性,让学生教学生,常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儿童是怎样学习的
关于婴儿大脑的认识有两种意见,一是认为婴儿的大脑没有发育好,是一片未开发的处女地,另一派则认为婴儿具有许多潜能,婴儿教育大有可为,其中代表人物是皮亚杰,他把儿童的心理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在第一个阶段对儿童进行相应的引导和培训,会收到很理想的效果。这就是认知发展理论。
其次,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也为儿童的学习指明了方向,提出了原则。还有遗传学中的理论、元认知理论、共同体理论都对儿童的学习具有很可的指导意义。
元认知策略,就是教给儿童一些学习及调整自我的方法、理论、经验,掌握元认知策略的儿童学习能力明显优于未掌握者。研究表明,成功会带来更多的成功,失败会带来更多的失败。这与苏霍姆林斯基的循环理论相一致,良性循环向一台高速运转的机器一样会带来非常良好的效果,恶性循环则反之。因此教师要创造机会让儿童获得成功,增强自信心,帮助他们进入良性循环,以取得更好的发展。
儿童的智力观和学习观中提出实体理论和增量理论,即天赋说和努力说。这里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归因,将天赋说的儿童引导到努力说上来。儿童的生理和生态环境共同促进和规范儿童的学习,而学习又促进发展,二者相辅相成。
4.心理与大脑
研究表明,大脑各区的发展是不同步的,早期经验对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学习可以改变大脑的物质结构,进而改变大脑的功能组织。在神经系统中与学习经验相连的活动促进神经细胞创造出新的突触,突触的增添与修改是终身的过程,大脑皮质总体结构因接触学习机会和在社会情境中学习而改变。
大脑与心理的功能性组织取决并益于经验,发展不仅是生理驱动的拓展过程,也是从经验中获得基本信息的主动过程,在敏感时期或者关键时期,一些经验具有最大的效应。
3、 教学理论
1.学习环境设计
教育目标的变化带来了学习环境的变化,设计什么样的学习环境更有利于培养人才?这一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答案也是在不断地变化的。通常有四种学习环境:知识中心环境、学习者中心环境、评价中心环境和学习共同体中心环境。
①学习者中心环境从学生的知识结构出发,运用各种情景促成学生解释和发展他们的知识结构。这一环境提醒教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他们的信念、理解、文化实践带到学习中,学习过程是学习者自身有意义的建构过程。
②知识中心环境是以知识自身的结构化和系统化为主要特征,知识自身的合宜与自洽,以及其间的逻辑关系是这种环境关注的重点。这一环境只关注了知识自身的自动化,而没有关注到学习者的自主意识。
③评价中心环境是指通过对学习者的学习情况结合学习目标进行及时的或终结性的评价与反馈,包括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指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观察学生的状态,了解学生的思维状况,反馈给学生,并做出与目标相一致的评价。这种评价多用于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调整学习状态,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教师实现反思教学的需要。终结性评价是在一个学段结束时做出的终结性评价,比如期末考试及中考等。
④共同体中心环境包括班级和学校共同体、学生、教师、管理人员组成的更大的共同体;及家庭、社区、国家乃至世界的共同体。最重要的是班级共同体,如何建设好班级共同体,并发挥它的作用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
上述四个共同体要保持一致,相互联合、相互扶持,以期发挥出更好的效果。
2.有效教学:以历史、数学、科学为例
本章主要阐述了优秀教师必备的素质是拥有扎实深厚和学科知识并掌握科学有效的教学法知识。两种知识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任何一种知识的缺失都会带来教学效果上的损失或打折扣。
①历史:比较了两种不同的历史教学法,一种是按年代和事件按部就班进行教学,一种是把历史作为整体理解的中心,设计主题性学习,允许学生打破知识间的壁垒,进行高级建构。
②数学: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莱登塔尔指出:数学课堂要引导学生像数学家一样,重新经历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思维状况,关注错误概念产生的根源,并采取措施,帮助其走出误区。
③科学:层级分析策略可以帮助学生组织知识,这与知识本身同样重要。可以使用搭桥和大班互助两种方式使学生思维可视,促进学生重构自己的知识。举个例子,滑轮是杠杆吗?我原来认为杠杆要有个杠子,滑轮看不出有杠子,后来物理老师单独给我解释我才明白,他用了搭桥的办法解释的,这是96年的事了,我到现在仍然印象深刻。再举个关于因式分解的例子,这个也是我终身难忘的,老师讲因式分解是将和的形式化为积的形式,课后作业因式分解,我把原式抄了一遍再套个括号外面写上“×1”,也就是写成1与原式的乘积的形式。那次作业我得了0分。后来我找数学老师理论,我这样做完全符合你的要求,为何错了?老师当时把我的问题拿到班里开展讨论,讨论结果是写成积的形式时1不能做因数。这样子我们许多同学也都明白了,当然我印象最深刻。这个老师用的是演示我的错误,全班师生,生生互动,这样讨论自己的错误,对学习共同体的建设很有价值感。我现在教学生因式分解时总会以我的故事为例进行新课引入,效果很好。
3.教师的学习
一线教师能够运用的学习机会包括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学习;与其他教师互动学习;在学校内参加校本培训;参加各种研究生课程学习;职业之外的学习等。
学习机会的质量,学习者中心环境提出把学习环境建立在学习者的力量、兴趣和需要之上,把有着共同兴趣的教师联系在一起可以创造出许多优秀的成果。知识中心环境要将学科知识与教学法知识相互整合,由于教师长时期对学科知识的搁置,导致低学段教师学科知识遗忘,因此要注重对学科知识的学习。
成功的教师学习要有一个连续不断的、合作努力的职前、职后教育及终身的专业发展机会。创造这样的机会,以学习科学来建立知识库。
4.技术支持下的学习
目前技术已经成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的工具,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把全球的学生连接成一个学习者共同体。但目前的情况是学生被一些网络游戏所控制,无力自拔,荒废了学业。解决这种状况的方法是学习专家、教育专家和计算机专家一起合作,在充分理解学习原理的基础上开发出优秀的教育软件可以促进学习效果的提升来,改进学习。
学习理论作为一门不断发展中的学科,以其强大的包容性,给人们带来一场学习的革命。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和论断,对人的学习效率的提升帮助较大,它今后仍将以其蓬勃的生命力不断发展,并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