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大多时候我是一个沉静内敛不太善于言表之人。无论在生活,工作,还是感情中,我一般属于那种做了很多但不会开口去专门告诉别人我做了多少多少事,因为开口来说总是觉得怪怪的,一直以为做了就做了,有心的人即使一开始不发现,时间长了也总能感觉到你做的或者看出一些什么,总挂在嘴边倒反而有一种邀功之感。
可最近遇到的一些事用总让我自己在心里不断的推翻之前的观点,越来越觉得这个社会到底还是看说了什么比看做了什么的人多很多,人们只图听巧言时心里那一时之快,只去更加憧憬幻想对对方所说的画面,甚至说者刚表达要准备为听者建地基恐怕听者的脑海里已经构建了盖楼的艰辛和成品的宏伟壮阔,于是一种对说者的好感油然而生。
就拿我自己来说吧,初入职场没几个月,一直还是带着上学时候那种没心没肺,以为来者皆善的初心去工作、和同事领导相处,一起上班的除了我还有两个姐姐,姑且暂称A与B。同大部分刚入职场的新人一样,我也谦虚谨慎,同时也很随和,总抱着一种想给大家留个好印象的心里去和同事领导们相处。没人打水了,我来!没人打扫卫生了,我来!有什么活动没人愿意参加了,我来!有什么累活,我来!她们上班时间出去,工作我来!…一直觉得新人好像确实应该多做一些,毕竟应该尊重老员工。可久而久之,我觉得她们好像并不领情,觉得我这都是应该做的,甚至在态度上都没有那么的热情友善,总是一副冷冰冰的面庞。得知A的母亲住院,我从心里表示同情,换班替班没说的,只要她张口我都同意,好多次都是把自己的事情推后去替她上班。B说自己有事找我换班,我也尽自己所能都满足,除非有特殊拒绝不了的事只能婉拒B。从上班开始至今,换了替了不下十几个班,家人朋友也都善意提醒过我,让我要把实情告诉她们,我并不是没事和她们轻而易举的换班替班,我是把自己定好的事情都推后调整去和她们换,因为我一直觉得既然她们开了口,应该都是有很重要的事要去做,同事之间这点忙都是应该帮的,不必什么事都挂在嘴上专门去说反而丧失了真心帮忙的含义。于是日子就这样过着,直到最近我真遇到一点事,想和她们换一个班,两个人通通拒绝,态度很生硬,其实蛮让我吃惊,在心里我一直认为她们会答应的,毕竟之前我对她们做到了那个份儿上了,可是结果却让我大失所望。A要和朋友约会,B要整理家,拒绝的理所应当,丝毫没有觉得之前无论她们有什么事我都痛快答应了她们现在我需要帮忙强硬拒绝的一丝愧疚之情。心里拿自己待她们的态度和她们待我的态度一比,心中落差特别大。甚至心中不免在想她们值得我这样对待吗?是不是都拿我当傻子看?…
越长大越讨厌听一些话,类似于:长大了人都会变得,会变得原来你最讨厌的样子。社会套路深,人心很复杂,有了城府懂得了圆滑,才能走的更远。自古真情留不住,唯有套路得人心…在我的观念里,知事故而不世故,才是最好的成长。人和人之间一定要这么复杂吗?身为年轻人的我现在觉得我连每天如何发展自我如何挣钱都想不过来,实在没有其他多余的心去勾心斗角揣摩人心。好说话的人并不是因为傻因为好说话,而是他真的相信了你的所言所表,更愿意站在你的角度考虑问题。爱帮助人爱付钱的人我并不是钱多,是因为真的把你当朋友愿意牺牲自我的利益帮你。现在的社会里,人们越来越觉得帮他不言难处,就是轻而易举的帮忙,那个忙对你来说不过就是像动动手指那样简单,也并不会去想你的一声痛快的答应声,是之前做了多少沟通才腾出的时间和精力,又欠了别人多少人情。你不说便不会有人去关心,你做的所有比不上另一类人的一句:我是帮你有多么多么的困难,但我怎么怎么样,所以能帮你忙的10%,言外之意:你看我为了帮你付出了这么多,你是不是应该对我心存感激。特别讨厌听这些,一旦听到了,这个人也就被我划出了我心里的朋友圈。
孔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一个人在相处中有过多丰富的言语谄媚的表情,那么这个人的仁义便会很少了。但现在的社会又有多少人深刻履行着这个道理,怕是越来越多的人更加奉行会哭的孩子有奶喝,会作会说的人有人感激,默默做事的人最后往往什么都没有,甚至得到应有的回报都会被嫌多。听时那一刻躁动不安的心早就蒙蔽了双眼,让你看不清对方的真面目,一心扎在对方为你画的大饼中,人们甚至不明白说了再多的人终究比不上一个什么都不说却给了你饼干一角之人。也许是人们心理弊端的通病,让耳朵听到的信息比看到的实际更加直通心脏。
忽然想为和我一样那些做了很多不多说的人发个正义之声,我们所做的也根本不需要那些不会感触别人良苦用心之人去读懂。挂在嘴上的付出不是付出,只不过嘴付出了口舌罢了。这个社会远比我想象的要浮躁,浮躁到我们越来越不懂怎样不让真正对你好的人失望,浮躁到越来越多的人看不清对方的人心。
PS:值得庆幸的是,我有一个和我一样付出永远比嘴上说得多的好男友携手一生。好了,我也该看一看容易让人少年老成的书去沉淀一下复杂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