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维学习力》:碎片化时间只适用于“习”而非“学”

一提到碎片化时间,我们马上会想到看书,背英语单词,或听网课。我也常常边走路边听写作干货音频,但很多时候我是分神的,不能做到百分百专注。

结果导致真正吸收的知识少之又少,而且若不事后再加以回顾,就很快被彻底遗忘干净。

那么,碎片化时间就不该用来学习吗?

当然不是的,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学习”这个定义。本书将“学习”定义为“我们通过看听闻处的认知方式,调动大脑神经,元推动一个神经元向另一个神经元传递信息。”阅读,听音频,背单词就是调动神经元“学”的过程。

将“习”定义为我们通过思考,想象,创造等方式,建立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思考,理解,加工的越多,越能用一个知识连接到更多神经元。

还有研究表明,我们人类的大脑存在关注模式和分散模式这两种网络模式。专注模式是一种利用理性,连贯,分解途径,直接解决问题的模式,非常有利于我们系统深入学习某类知识。

发散模式是处于松弛状态下的大脑的不同区域得到相互联络的机会,并反馈给我们宝贵的灵感,将没有连接的事物联系在一起,大脑处于专注模式可以“学与习”,而处于发散模式也可以用来“习”。让知识点尽可能与大脑中的神经元建立联系。

若有充裕的时间,就能完成“学”又完成“习”,但时间不够又想学到知识,怎么办呢?书中建议我们用碎片化知来“习”。

因此,在碎片化时间“习”的过程中,其实我们可以多思考,多加工少记忆,少阅读。另外,我们要尽量放松大脑,再回顾某知识点时,进行创造性思考,才能与更多的知识点深度结合,把知识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