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之忆(2)

好在那时家里有电唱机,母亲在制作佛香时,总会挑一个她喜欢的越剧剧目听。

当唱头碰触着唱片,戏曲声在屋中回荡时,我的思绪也会跟着旋律飘向远方。一个剧目听完,差不多是半天时间。这时,我可以停下来休息一会,或看会书。

《秦宫遗恨》是我很喜欢的一个剧目,但主角扶苏悲壮的结局令我深感不解。年幼时,我不明白这位大秦的皇长子为何活得如此委屈、悲愤,甚至选择自尽。后来接触到了历史知识,对秦始皇、扶苏、赵高等人物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扶苏的自杀,是委屈,是无奈,是悲壮,也是遗憾。学者曾提出假设,如果扶苏不死,秦的命运又会如何?然而,历史没有如果,只有已知的结局。

我喜欢听越剧,却从未唱过越剧。初中时,有个同学叫芳,她不仅喜欢听越剧,还能唱得一手好越剧。

我常看见她独自一人拿着词本子在校园里唱。从我听戏多年的角度看,芳唱得挺好,尤其是《一弯冷月照寒窗》,委婉深沉、缠绵醇厚,这也是我很喜欢的一段尹派唱腔。只是,九十年代的校园,流行港台歌曲,以及通俗歌曲,听戏曲的同学不多。

芳跟我说,她毕业后要去考县越剧团。这对她来说无疑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芳幼年丧父,母亲带着她与弟弟二嫁。考去越剧团之后,可以包吃住,那就不用家里负担她的学业了。

后来,她真的考上了县越剧团,消息传来时,我为她感到高兴。

那段时间,我挺羡慕她,觉得她终于不用再过“寄人篱下”的生活,而我则因没有考上中专,没有捧上“金饭碗”,被家人安排去了外地读高中。

寒暑假回家,我还是要搓我那不喜欢的佛香。老屋里传出的依然是那些熟悉的典子,《秦宫遗恨》、《红楼梦》。只是,此时老屋更破旧了,母亲也越发苍老了,而我们的生活却依旧没有多少改善。

我天天盼着考上大学,盼着找工作。只为回家不用再搓佛香,因为它已经带走我的童年,荒废我的青春。我不想,在我以后的人生当中,还要再与佛香相伴。

大学毕业后,我在县城的一家银行找到了工作,终于告别了制作佛香的岁月。

而家中的那台电唱机在经历了二十多年的运转后,也终于停止了转动。我们家也搬迁到了我日夜盼望的河对岸居住,母亲开始改看电视剧,越剧的声音逐渐淡出了她的生活。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