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智能机开始兴起之后,手机在我生活中的分量变得越来越重了,出门钱包可以不带,但是手机不能不带。
当电子设备成为日常必备以后,一不小心,时间就都被它耗光了。
(1)
一年之前,手机是我不能离手的东西,平板电脑也是休闲必备的。
那时候只要手头的事情一做完,就会习惯性的拿起手机玩一会儿,逛淘宝、刷微博、看短视频,甚至要记录个什么东西,手机一拿,备忘录一开就能马上记录下来了。
不过我用的最多的,还是在手游上,不管是手机还是平板电脑,都会装上一些游戏软件,一个账号不够还要开两个账号,我的平板电脑因此也沦为我的游戏机。
每次外出,走路的时候用手机听音乐,坐车坐地铁的时候就玩游戏。我没有用手机和平板刷剧的习惯,所以休闲时间基本上送给了游戏。
以前下班回到家,虽然觉得自己应该学点什么提升一下,但是碍不住自己总是想着“工作都已经这么累了,到家了该好好享受一下休息的时间”。
然而当我花了大量的时间“休息”之后,我发现我非但没觉得轻松,反而觉得更累了。
我不明白为什么,只是归咎于睡的不好。
(2)
我在之前的文章里提到过,我开始做出改变的第一个习惯,是早睡早起。
那段时间里我总是精力不济,每天睡得很晚,起得也很晚,虽然睡够了8小时,但依然觉得精神状态很糟糕,白天反而是更困了。
我分析的原因是:我每次躺下睡觉的时候,还要拿起手机玩上很久,也许11点躺下的,要到凌晨1点才不得不放下手机闭眼睡觉,而且往往还睡不着,总是做梦。
在意识到这一点之后,我就在规定的时间里关闭手机,比如说10点睡觉,9点就关掉手机,放在躺在床上够不到的地方,然后洗漱、睡觉。可以说效果立竿见影,头两天我睡觉的质量就提升了不少,精神也充沛了很多。
我起初不太明白原因,后来看了很多书之后才知道,手机屏幕实际上是不断在闪烁的,由于闪烁的时间太快,导致我们肉眼无法辨别。这样的快速闪烁导致我们的注意力被不断的引导至手机,再加上各种新鲜有趣的APP不断吸引我们的注意力,于是在用手机的过程中,注意力被不断的消耗,导致最后筋疲力尽。
另外,手机屏幕发射出的“蓝光”会抑制我们体内褪黑素的形成。褪黑素是让我们进入睡眠的一种激素,白天接受阳光照射之后人体会产生血清素,让我们精充沛,而当阳光退去、夜晚来临, 血清素转变为褪黑素,让我们的身体逐渐安静下来。这是我们的身体在进化过程中依据昼夜节律而产生的自我调节。然而手机发射的蓝光把我们的昼夜节律破坏了,造成了“该睡觉时不睡觉,该清醒的时候不清醒”的结果。
我第一次认识到,原来人的睡眠和电子产品还蕴藏这么多的知识。
(3)
在“放下手机,提高睡眠质量之后”,我开始提升自我、学习各种新技能。
在这个过程中,我的游戏时间慢慢变少了,倒是成了“没时间玩游戏”的情况。我卸载了手机和平板电脑里的各种游戏,平板电脑彻底变成了我的学习工具,里面的软件从杂七杂八慢慢变成了清一色的学习软件,比如思维导图、印象笔记、辞典、写作和云课程。
而手机里的软件除了生活必备以外,还有就是我自媒体短视频在用的几个平台。现在手机用的最多的功能是录像、做视频,还有就是樊登读书APP。
以前出门只要站定了就是拿着手机玩游戏,现在只要在路上就是听书,学习倒是成了我最大的乐趣。
特别是在开始做手帐之后,我更喜欢笔尖接触纸面的感觉,这种真实的触感更能让我回到当下,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正在做的事情上。看书我也更偏向于看纸质书,这大概就是一种慢下来的感觉吧。
(4)
手机作为现在最重要的沟通交流的工具,确实占据我们生活大部分的时间。
走在路上随处可见低头看手机的人,坐在地铁上放眼望去都是看手机的,吃饭玩手机,支付用手机,沟通交流也是用手机。
手机确实方便了生活,但是也在加快我们生活的脚步。适时放下手机,抬头看看周围的人和事,观赏一下周围的事情,也是放慢自己脚步的一种方式。
所以我现在更喜欢这种回归现实的感觉,享受翻过的每一页数,也享受慢慢书写的时间。
电子设备必不可少,但也不要忘了留些时间给自己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