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128

儿童心理解读

    孩子之所以缺乏物归原处的意识,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1.孩子自身意识薄弱

    需要用什么东西的时候就拿过来,用完了只图一时痛快,把东西随手一丢不管,没有将物品放回原处的意识,还不能理解将物品物归原处,既整洁有序又能方便自己和家人对物品使用的好处。

    2.家庭环境的影响

    有些父母平时自己就不注重家里的整洁,家里的东西摆放本来就是乱糟糟的,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当然不会养成爱整洁、勤收拾的习惯。还有的父母是“太整洁”,总是孩子在前折腾,父母在后收拾,孩子把房间弄得乱七八糟,父母也不出来制止。久而久之,孩子觉得反正有父母整理,自己便可以为所欲为,渐渐地越来越懒惰、邋遢,没有整洁的观念,对很多事情也会不在乎,失去责任感,做事有始无终。

    3.父母没有强制孩子收拾东西的意识

    孩子乱丢东西的坏习惯,往往和父母的教育引导有关。很多父母觉得孩子还小,所以不懂得收拾整理,等长大了,懂事了就好了,现在帮孩子收拾也无妨。而事实上,对于2岁左右的孩子,随意乱丢东西,是一个应该教育的问题。乱丢东西这些陋习看似微不足道,殊不知会影响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这些习惯势必会影响孩子做事的条理性,以及个性的形成。

    建议:父母要鼓励孩子爱整洁,勤收拾

    在日常生活中,随意摆放东西,既不方便自己,也给家庭中其他成员造成麻烦。因此,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物品放回原处,东西摆放有序的好习惯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