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为坝,可抵万难
近日,贵州榕江县遭遇特大洪涝灾害,这座因“村超” 而闻名的小城陷入一片汪洋。洪水肆虐,“村超” 赛场被淹没,街道成河,房屋受损,基础设施遭受重创,居民生活面临极大困境。然而,在这场严峻的天灾考验面前,榕江人民没有退缩,他们以无畏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众志成城,携手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 “心坝”,生动诠释了 “人心为坝,可抵万难” 的深刻内涵,彰显出伟大的“中国式团结”力量。
灾难来临,党和政府迅速行动,成为人民群众最坚实的依靠。6月28日,榕江县在短短8小时内,防汛应急响应从 Ⅳ 级提升到Ⅰ级。当地紧急组织8000余名党员干部下沉到划分的7大洪区29个网格,逐户动员群众撤离。他们不顾狂风暴雨,手持喇叭,挨家挨户呼喊,只为确保每一位群众的生命安全。各级党委和政府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迅速决策、科学调度,为抗洪救灾争取了宝贵时间,最大程度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他们是抗洪战斗中的中流砥柱,用行动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人民子弟兵和消防救援队伍,永远是冲锋在抗洪一线的先锋。黔东南州消防救援支队各级党组织主动承担救灾重任,党员干部带头,带领救援人员全力开展人员搜救和转移工作。榕江县消防救援大队的队员张齐武,因执行紧急救援任务,多次过家门而不入,6月24日以来,和同事一起在一号洪区场坝社区累计转移上百名群众。在湍急的洪水中,他们驾驶冲锋舟、橡皮艇,不顾自身安危,挨家挨户搜寻被困群众。有的救援人员在水中浸泡数小时,手脚皮肤发白起皱仍坚持战斗;有的为尽快救出被困群众,顾不上休息吃饭,体力严重透支却依然咬牙坚持。6月28 日,榕江再迎洪峰,武警贵州总队增派千余名官兵,调运大型专业机械装备紧急驰援。他们用钢铁般的意志和身躯,筑起了守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坚固防线,生动诠释了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的理念,是人民群众心中最可爱的人。
在这场抗洪救灾中,无数普通群众也展现出令人动容的大爱与担当。榕江县城城北新区,洪水来袭时居民楼水深及腰,外卖骑手杨小平套上救生衣,主动为救援队员当向导,他说:“老人听不懂普通话,我来当向导!” 在他的带领下,队员们在漂浮着家具的街巷中穿梭,为困境中的群众带去希望。一名半岁婴儿被困,其姑父在洪水中率先推出酣睡中的宝宝,并将其转移至安全地带。距离榕江县城九公里的忠诚镇忠诚村,村干部和村民将村子里的食堂变成了为救援人员提供一日三餐的“大厨房”。志愿者们拿着自家的厨具汇聚到食堂,搬运物资、洗菜、切菜、掌勺,各司其职。不少村民还提着自己种的蔬菜送到村委会,捐赠给受灾群众和救援人员。这些平凡人在灾难面前,用自己的方式贡献力量,他们的善举汇聚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温暖着整个榕江。
洪水逐渐退去,救灾工作进入灾后清淤消杀、物资运送与民生保障阶段。各部门、各单位齐心协力,有序推进各项工作。电力、供水、通信等部门全力抢修受损设施,争取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榕江县主城区和新城区两个水厂经紧急抢修已恢复正常运转,供电部门实现了“村村通电”,城区通电基本恢复。卫生防疫人员全面开展消杀工作,对街道社区和公共场所进行无死角消杀。在 “村超” 球场,大型挖掘机和推土机不停地清淤,工作人员加班加点,只为让这个充满活力的球场早日恢复往日热闹。
榕江的这场抗洪救灾斗争,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团结精神的生动写照。从政府部门到基层群众,从救援队伍到社会各界,所有人团结一心、众志成城,以“人心为坝”抵御了洪水的肆虐。这种团结的力量,是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中战胜无数艰难险阻的强大动力,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体现。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榕江一定能够迅速恢复生机,重新焕发出往日的活力与光彩。让我们向每一位参与抗洪救灾的英雄致敬,向伟大的 “中国式团结” 致敬!在未来的日子里,无论面对何种困难,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就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定能战胜一切艰难险阻,迎接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