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读完了这部逾百万言的《大唐兴亡三百年》。
本书作者王觉仁,知名畅销书作家,影视编剧,传统文化研究者,迄今已出版作品600余万字,代表作有:《大唐兴亡三百年》、《王阳明心学》、《兰亭序杀局》、《大汉天机》。其多年致力于唐朝的研究,对重大的政治事件和历史人物均有独到解读。
这部书作为一部唐朝通史类书籍,讲述了自隋末乱世到唐朝建立,再到唐朝覆灭的二百八十余年的历史。通读此书,读者可以详细了解隋朝如何二世而亡,唐朝如何建立并一统天下,李世民如何征战四方并一手开创贞观之治,武瞾如何以女儿身君临天下,李隆基如何缔造开元盛世、又如何使大唐陷入安史之乱的泥潭,唐宪宗李纯如何实现中兴、唐朝如何覆灭,还可以领略到谋臣如何运筹帷幄、名将如何浴血沙场、权臣奸相如何结党弄权、宦官如何擅权乱政、藩镇如何佣兵裂变……
总体上,《大唐兴亡三百年》值得一读。
首先,脉络清晰。就书籍本身而言,作者在卷帙浩繁的史料中一步步厘清脉络,这本身就是一件难能可贵之事,因为古代史书大都为历史人物单独立传,要将众多的事件、人物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清理就已经非常考验其能力,而众多的事件、人物中,那些事件对历史的发展至关重要,那些人物对事件的发生举足轻重,取舍之间又为通史的编撰增加了难度。好在本书在这些方面算是得当,至少个人如此认为。
其次,取舍得当。阅读过程中,不少书友对作者于部分历史人物着墨过少提出意见,如有书友认为对狄仁杰的介绍就显得薄弱,对诗仙李白的描述也略显不足,甚至对诗圣杜甫都尚未提及。个人觉得,这其实无可厚非,无论他们有多么传奇的经历,能力如何出众,取得了何等成就,后人对他们的评价如何之高,对于延续近三个世纪的大唐而言,他们都只是短暂的一个片段。是否在一部通史书籍中对其大书特书,要取决于其人是否对历史的发展和走向产生了重要影响。显而易见,李白和杜甫在诗歌上的成就之高惊人惊叹,但他们对唐朝历史发展起到的作用其实不大。
最后,评价客观。历史类的书籍除了客观的呈现史实外,许多作者不可避免地会夹带一些主观的评论,不论这些评论是否公允,但或多或少会影响读者对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的评价,从而令读者形成“第一印象”,先入为主地去看待后续事件的发展。个人觉得,这并不是一件好事。写历史就要相信读者,读者自会根据历史事件形成对历史人物的独特理解。在一点上,本书作者极少主观评论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大都援引后世史料(如《资治通鉴》)的客观评价,极少影响读者的独立思考,殊为可贵。
“盛唐”二字总是令人心驰神往。遗憾的是,盛唐最终也没能跳出中国历史特有的魔咒。创业君王总能兢兢业业,令政治清明,国力强盛;后世君王则多躺在先祖的功劳簿上,挥霍无度,令国家每况愈下。无论前代君王与后世君王,或是某个君主执政的前期与后期,莫不如此。这无疑令人遗憾,若要论其原由,则是一个浩大的命题,各方面的因素都有,当然最主要的是“制度”。至于主观方面,则可以说得简单些:靡不有初,鲜克有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