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喜欢的晚唐诗人,当然是李商隐了。第一次读他的诗,是一首《登乐游原》: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当时年纪小,只觉得诗写得好,却有一种凄凉,颓唐的意境。后来慢慢懂了,当时的晚唐可谓日暮西山,江河日下。李商隐的诗预言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唐朝正无可奈何地走向灭亡的结局。
而后,在情窦初开的年龄,我读到了诗人写给妻子的那首缠绵悱恻的《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诗中连用两个“巴山夜雨”,非但不显啰嗦,却让人觉得非此不可,非此不能表达诗人对妻子的刻骨相思。诗人一生四处飘零,无法与妻子长相厮守,只能是坐在窗前,靠着想象和文字与妻子在梦中相见。这是怎样的一种悲哀。“共剪西窗烛”从此成为我心中对美好爱情生活的一种期许,无数次地遥想和心爱的人共剪西窗烛的平凡而安稳的爱情。
慢慢地,开始读到了最喜欢,也最不明所以的《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关于这首诗,有众说纷纭的解释。我却偏偏不想弄清楚他到底是什么意思,就是喜欢那种朦胧,末句的“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真正是已---惘---然!就是那种说不情,道不明的情绪被诗人演绎的淋漓尽致,所以没有道理地喜欢。
而后,还读了很多李商隐的《无题》诗。这些诗,大多用典甚多。诗人用他最浪漫的想象,最繁复的典故,最美丽的文字为后人留下一座诗歌的迷宫。留下多少传唱千古,听起来荡气回肠,想起来又惆怅忧伤的诗句:
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有: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有: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有: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
诗人的一生,始终不得志,空负了凌云志和锦绣才,令人唏嘘;但他留给后人一首首令人称叹的无题,千古传诵,万世流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