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雁赋


时维孟冬,节届严霜。余行郊野,目极平冈。见长河之澹澹,望远岫之苍苍。忽闻嘹唳,声传云表;遥瞩翩跹,影落寒塘。乃豆雁之来集,感其情而作章。

观夫豆雁之形也,体态雍容,英姿飒爽。身覆灰褐之羽,素朴而不失其雅;胸衔浅棕之毛,温润而更显其祥。喙端莹白,恰似玉钩之洁;颈间斑驳,犹如锦带之彰。双眸炯炯,含灵慧而察四方;双足纤纤,踏霜雪而步安祥。

当其秋风乍起,塞草初黄。辞朔漠之寒苦,赴江南之温良。结队成行,排空而往。展矫翼于云衢,凌长风而直上。或为“一”字,横陈天际,整齐而有规;或作“人”字,斜挂霄汉,错落而合章。

于时洞庭之畔,鄱阳之旁。水天相接,洲渚相望。蒲苇萧萧,摇风而舞;蓼花瑟瑟,映日而芳。豆雁纷临,若繁星之坠江;群栖浅渚,似白雪之覆冈。或引颈而鸣,声传数里,清越而悠扬;或低头觅食,足拨细沙,从容而不慌。或两两相偎,情意缱绻,宛如人间伉俪;或振翅齐飞,气势轩昂,仿若天际翱翔。

至若春归大地,阳气舒张。思故乡之桑梓,念旧巢之温床。别江南之秀水,返塞北之寒疆。行程迢递,不辞劳瘁;路途多险,志若金刚。遇风雨而不惧,共患难而无妨。相呼相应,不离不弃;团结一心,其志弥刚。

忆昔往古,墨客骚人,多有赋雁,寄意情真。“鸿雁于飞,肃肃其羽”,叹征人之苦辛;“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诉相思之愁闷。豆雁之踪,常留诗韵;迁飞之影,每入画魂。其信也,如期而至,不爽毫分;其义也,相伴同行,情比海深。

然而今之世也,生态陵夷,环境堪忧。山林伐尽,湿地渐休。高楼崛起,阡陌横流。工业之污,染江河而变色;噪音之乱,扰禽鸟而惊愁。豆雁之居,日见狭陋;觅食之地,亦被侵蹂。猎枪暗伏,危机四凑;罗网密张,生命难留。

每念于此,痛心疾首。思人与自然,本应相佑。万物有灵,皆为亲友。胡为乎肆行破坏,不顾其后?使豆雁失其家园,困于穷究。愿吾辈之众人,怀悲悯而援手。护其栖息地,保其繁衍久。禁绝猎捕,杜其祸咎。还自然以清平,让豆雁之自由。

且夫豆雁之德,可鉴可求。其迁飞有信,遵时守候。应节而来,顺时而走。此乃君子之信,可范可镂。其群飞有序,互助相酬。遇危而援,临难而救。此乃仁者之义,堪歌堪讴。其志坚意定,不畏险途。千山万水,无阻无休。此乃勇者之勇,可赞可颂。

吾作此赋,意在劝诱。望世之众人,珍惜灵秀。护生态之平衡,保万物之安阜。使豆雁之鸣,常闻于宇宙;豆雁之影,永耀于星斗。与自然和谐共处,享太平而无忧。

于是乎歌曰:

孟冬之际,豆雁来翔。形姿优雅,仪态端庄。

秋辞寒漠,冬赴温乡。排空结阵,云路翱翔。

江南栖止,渚岸徜徉。觅食悠逸,相偎情长。

春归塞北,志意如钢。风雨无惧,患难共当。

往古贤士,赋雁情彰。信义可范,诗韵流芳。

今时陵替,生态沦亡。危机四伏,雁困愁肠。

愿人援手,护此灵祥。还其安所,地久天长。

德馨堪仰,劝世昭彰。和谐共处,永享宁康 。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