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河北西路相州人(今河南省安阳市一带)。他出生于宋徽宗开始执政不久的崇宁年间。
宋徽宗是北宋政权的第八位皇帝,与第七帝宋哲宗同为第六帝宋神宗之子。宋徽宗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在书画艺术上有很高的造诣,是一位在艺术史上公认的“书画双绝”的封建统治者。但他没有把自己的智慧集中在他作为皇帝的主要工作上,是一件非常可惜的事。
宋徽宗自即位以来,可谓好大喜功、穷奢极侈。他一面发动对外战争,巩固了与西夏相接的横山边界,降服了青唐羌(吐蕃),兵锋直抵西域节占城(今新疆且末县);另一面又为营造“丰、亨、豫、大”的太平富足景象,利用西城所、应奉司、(苏杭)造作局、营缮所、提举御前人船所、御前生活所等各种各样的服务机构营宫殿、缮舟船,日夜笙歌燕舞,醉生梦死。
统治者奢靡的生活,以及战争耗费,是需要巨额的财政收入来支撑的。为了最大限度地榨取天下财富,统治者自然就要想方设法地从土地和人口中多找出收入来。
例如,方田均税法本是熙丰年间检查大地主隐田漏税的有力措施,但到了宋徽宗执政时期就一举变成敲诈勒索的有用工具了。在有些地方,自耕农“有租税一十三钱而增至二贯二百者,有租税二十七钱则增至一贯四百五十者”。同时,地主豪门的土地税赋每检查一次则少一次,“有二百余亩方为二十亩者,有二顷九十六亩方为一十七亩者”。普通自耕农承担的税赋越来越重,因为他们不仅仅要承担自己应该缴纳的税赋,同时还要承担地方摊派的税额中那些豪猾大户们的部分。可即使是这样,也往往不能满足朝廷的需求,于是朝廷又在正常赋税之外,“加数以取于民”。在某些地区,“有至于纳加耗米四石,仅能了常赋米一石者”!
岳飞的家庭是拥有数百亩贫瘠土地的自耕农,相对佃农而言,应该经济条件尚可。但大的环境太过恶劣,在岳飞成年前后,其家庭的生计终于难以维持,岳飞不得不背井离乡讨取活路。
宣和四年(1122年),宋徽宗轻率盲动,丝毫不考虑实际的战略形势,发动了旨在收复五代时沦落契丹手中的“燕云十六州”的北伐。这次北伐不光动用了自宋神宗与王安石变法以来积蓄的军储,还特意为保障经费,在全国范围内以丁口人数为基准,计口而取费,要榨取高达6200万贯的“免夫钱”。这些钱一分一毫都是劳动者的血汗,而统治者却以一纸公文为令,要在他们本来就直不起来的腰上再加一重负担。
由于“征辽”所带来的举国动员的骚动,兼之为养家糊口,从小就跟随乡豪周同学习武艺的岳飞在这一年参加了真定府招募的地方性质部队—“敢战士”。岳飞从军后,自告奋勇,率领200名士兵剿灭了家乡相州附近的陶俊、贾进强盗团伙,在军中有了名气。
但没过多久,岳飞就因为父亲去世,离开了军队。守丧结束后,他于宣和六年(1124年)再次投军,加入了驻扎在河东路平定军的禁军,做了一名骑兵。
宣和七年(1125年),新崛起的金朝,在灭亡了北方的辽朝之后,撕毁了与宋签订的和平协议,发动了全面进攻。他们通过纵深突击侵占了黄河流域的广大地区,两次围困东京开封府,终于逼迫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出城投降,史称“靖康之耻”。
宋徽宗的另一个儿子赵构在陈淬、汪伯彦、宗泽等人的辅佐下,在军营中即位,宣布继承正统。但他却没有去援救当时还遭围困的东京开封府,而是命令陈淬、宗泽等人率领万人的偏师前去援救,本人则率领主力东逃。
宗泽率领部队在曹州(归仁府)、开德府与金军进行了十三次大大小小的交战,都取得了胜利。岳飞在一次战斗中,接连射死敌军两个强悍的旗手,又率先冲击敌军,取得战斗胜利。在曹州,他披头散发,持铁锏发动冲击,使宋军士气振奋,白刃打退了敌人,追杀金军30里。因为这些功绩,岳飞从一名普通的军士被提拔为从七品的武翼郎,在军中有了“敢战”的名声。
金军在靖康二年(1127年)四月携裹宋徽宗、宋钦宗和大批俘虏、财产北返,他们离开开封以前,立张邦昌为傀儡皇帝。由于不得人心,张邦昌主动将玉玺送往宋高宗处,自去帝号,宋高宗由此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称帝,随即改元“建炎”。
在随后的人事任命中,宋高宗起用了朝野呼声颇高的主战派代表文臣李纲为右丞相,同时任命宗泽知开封府。李纲到任之后,立即弹劾张邦昌并进行了积极的军事部署。他着眼发动河北、河东地区的抗金力量,于是推荐了张所为河北招抚使,又推荐傅亮为河东经制使。在升任了东京留守的宗泽的支持下,朝野之间抗战派人士声气相通,使得河北、河东之间的抗金形势一下豁然开朗起来。
但时隔不久,李纲为黄潜善等人攻击而去职,抗战派顿失重心。虽然张所、傅亮、宗泽等人措置整备军队颇有成效,可失去了在朝廷统一策划的李纲,各地抗战力量的整合都受到了影响。一直到金兵再次入侵以前,各地抗金力量都处于相对涣散的无组织状态中。
这个时期的岳飞由于看不惯黄潜善和汪伯彦的投降政策,又听说宋高宗准备往南方的扬州“巡幸”,觉得不可思议。他上书批评朝廷的投降主义路线,结果却被夺去官身并赶出军队。
岳飞愤愤不已,于是又去投奔主持河北西路招抚司工作的张所。张所见岳飞孔武有力,非常高兴,于是问岳飞:
闻汝从宗留守,勇冠三军,汝自料能敌人几何?(你在宗泽手下,勇气闻名军中,你自己估计能与几个人对敌?)
以为岳飞会像其他武人那样夸耀一番,谁知道岳飞却没有自夸,他这么回答:
勇不足恃也,用兵在先定谋。谋者,胜负之机也,故为将之道,不患其无勇,而患其无谋。(勇气是不能作为全部依靠的,用兵的关键在于先使用谋略,谋略才是胜负的关键。作为将领的根本法则,不是怕他没有勇气,而是怕他不会使用谋略)
他在谈话中表现出的阅历与见识,让张所极度惊讶。张所马上提拔他作为将级军官,与其他十个将级军官一起由王彦率领,渡过黄河去收复河北失地。
可由于宋朝内部的斗争,在朝廷主持政务的李纲罢职不久,主张抗金的张所也被革职。北上的这一支孤军顿时失去后援,不敌金军数万人的围攻,最终溃散了。
岳飞率领自己的小部队,从此开始了惨淡的游击生涯。他和他的小部队在太行山区与敌游击作战,虽然屡屡战胜在乡野之间劫掠的金军,也曾一次夺取过敌人几十匹战马,但毕竟后勤没有着落,境遇非常悲惨。
建炎元年(1127年),抗金名臣宗泽就任东京留守后,整顿了北方的抗金秩序,重新建设了城防和以开封为中心的防御体系,收编了流散在各地的原正规军溃军和民间武装,使得抗金形势有所好转。
岳飞南下投奔宗泽,为宗泽赏识,从而得以隶属东京留守司。他在汜水关的战场上展现了自己的勇武,很快就被提拔为有独立成军资格的统制。
之后,他更是奋勇作战,在胙城县、黑龙潭、官桥等地均取得战斗胜利,还俘虏了一名女真千夫长蒲察氏。宗泽对这个敢于执行困难任务,“每出必捷”的青年军官非常重视,在战斗间歇,他还特意召来岳飞,传授一些阵图,希望他能在军事水平上更进一步。
阵图以及使用阵图的阵法,正是传统概念中的兵法核心内容,是中国古典时代丰富的军事理论和军事实践最精辟的归纳和总结。用兵要有法,脱离阵图、阵法这些概念和工具是无法进行具体操作的。其核心要素是由士兵组成的各种作战队形“阵”,而关键原则是“法”。有了工具,有了使用原则,具体使用者就可以千变万化,如天马行空一般进行各种尝试和组合。
宗泽传授岳飞这些知识,说明对后者有所期望。他嘱咐岳飞说,其勇敢和武艺就算是古代的名将也不过如此,就是太喜欢当冲锋队长。宗泽自己年纪更长,所以告诫岳飞作为偏裨将校打野战未尝不可,可一个人的命运,不仅仅要看历史的运转,也要看个人的努力,如果以后要做大将,就不能因为年轻想得太简单,还是要学习更高端的指挥技能。宗泽的这些话,寄托了对这个青年军官的殷切期望。但他没想到,一个看起来粗鲁的青年军官竟然能说出流传千古的名言来。
“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