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鬼”
1.
朱自清:“鬼”通常不是好词儿,说“这个鬼”是在骂人,说“死鬼”也是的,还有“烟鬼”、“酒鬼”、“馋鬼”等,都不是好话。
但骂人有怒骂,也有笑骂;怒骂是恨,笑骂是爱。
而骂人是鬼,却常常还有爱
意。
比如女人骂丈夫“你这个死鬼”,大人骂小孩儿“小鬼头”都是亲亲的,热热的。
还有,从来没有听说过“笨鬼”,鬼大概是有点聪明。
2.
周作人:“人死为鬼”(因此谈鬼绝不是宣传迷信),却相信“鬼后有人”。
也就是说“鬼为生人喜惧愿望之投影”,人有许多愿望在现实中得不到实现,就创造一个想象的鬼的世界,来满足内心的某种欲望。
而以生前的感觉推想死后的情装,也是人之常情,鬼性、鬼情背后依然是人性与人情。
“我们听人说鬼即等于听其谈心”。
3.
鲁迅:台上演鬼戏,台下看鬼戏,他们是主体;
人去看戏,完全是“叨光”,是占了神和鬼的便宜,搭车去看戏。
——生死
1.
李叔同:善哉阿难!汝等当知,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生死相续,皆有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
2.
弘一法师:有三种死法,于诸世间,是“你可爱”,是“不光泽”是“不可念”,是“不称意”。
何者为三,谓“老、病、死”。
…………………(每日一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