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需要终身职业规划

001

每年年初,董事长都会给管理人员做培训。

培训中有个环节是固定的,每个人在纸上写自己的一年计划,三年计划,以及终身计划。

一年计划很OK ,三年计划动动脑也可以想得出,但终极计划,对我而言,真的很吃力,就算把吃奶的劲使出来,也想不出。

看着一群人冥思苦想,董事长也会给提示。

终身计划就是,这辈子你要做什么,成为什么样的人,希望在墓碑上得到怎样的评价。

提示很有效,董事长对我们有着殷切期盼。

可是,二十多岁的我,还是没办法想象七八十岁的生活和样子。

那离我太遥远了,有外太空那么遥远。

所以每次我都悄悄跟同事吐槽,老板这碗鸡汤太烫了,真心喝不下啊!

这是我当时的态度,觉得做终身计划太难,所以敷衍了事,不去想老板是不是有什么良苦用心,做好终身计划有什么意义!

在这堂课上,我唯一记得的是,董事长讲他自己的亲身经历。

有一次他出差,下榻一家五星级酒店。

在大众印象中五星级酒店有五星级服务,老板也是这么想的。

可是那次酒店提供的服务很糟糕,让他的体验感很差。

回来后,他就在自己的目标计划本上写了一个心愿,希望以后托管一家五星级酒店。

如果他有自己管理的酒店,一定给客户提供宾至如归的服务。

写完以后,他也没多想,就去干其他事了。

没想到,三年以后,他自己都快想不起这个事时,我们公司真的托管了一家五星级酒店。

我们公司负责管理,让酒店扭转局面,政府给公司一部分管理费。

那时,他就深刻感到,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所以他鼓励我们做终身规划,可以不完美,但一定要去想,先计划,这样才会拥有。


002

今天早上,听逻辑思维,内容关于终身职业规划,听完以后,我突然明白当初老板为什么要我们做终身计划。

世界上有三大男高音,一个是帕瓦罗蒂,一个叫多明戈,还有一个我真的不记得。

帕瓦罗蒂这辈子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当一个著名的男高音歌手。

为了把这件事做到极致,他从不过多演出,让自己充分休息,有保持足够体力,从不乱吃东西,全心全意的保护自己的嗓子。

他的自律到甚至是回到成名地,见到自己的支持者也不多说一句话。

是他不尊重粉丝吗?

不是,他说,粉丝是自己氧气,他很清楚粉丝有多重要。

他不说话时因为当地灰尘太多,所以他怕讲话太多吸太多灰尘伤害嗓子。

凭着这种严苛的自律,他当了一辈子男高音歌手。

但多明戈走的却是完全不同的路。

他在台上是,观众有多兴奋,他就更兴奋,奋不顾身的投入到演出当中。

他清楚,自己不会一辈子做男高音歌手。

所以40岁的时候就开始学习做指挥,那只要极小的体力和普通中音即可。

二线剧场邀请他演出时,他会提个条件,减少减少报酬可以,但是让他做指挥。

多明戈老了以后,就退出了男高音舞台,但他却以指挥者身份继续活跃在戏剧界。

两人的故事给我最大启发是,工作是一件终身要做的事,不是做到什么时候,赚到多少钱就退休。

所以,对这件终身的事,你需要进行规划。

是一辈子做好一件事,还是在不同的年龄转换不同的角色,体验不同人生,这两个选择没有好坏,只跟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有关。

规划的意义是帮我们找到目标。

有目标,你才知道在十字路口怎么选,怎么做准备。

比如多明戈选择为转型提早准备,而帕瓦罗蒂年轻时就可以保养嗓子和身体,不过度透支身体才能年老时仍旧可以唱出高音。


003

有目标,你的努力才有方向,拼搏才有动力。

前几天,我去练习跑步,为11月的马拉松做准备,出发时我给自己设定的目标是跑20公里。

可是,第2公里时,我就有点喘不上气,第5公里时,左脚隐隐作痛,第10公里时,我觉得自己再也跑步下去了,但是,最终我跑完了20公里。

是我意志力超强吗?

并不是,每次想放弃时让我坚持的是那个20公里的目标。

跑完2公里,我会对自己说,你已经完成目标的1/10,跑完5公里,我会对自己说,加油你已经完成目标的1/4。

没有目标光有意志力,我根本跑不完20公里。

有目标,你才能克服困难,勇往直前。

为什么你要有终极目标,因为在知道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后,你才会有力量朝前走。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有一个习惯叫以终为始,就是我们要从结果去推理过程。

你想在过年前瘦10斤,那就要从现在开始节食运动。

你想获得丰厚的年终奖,就要从现在开始做好工作报告。

你想成为有用的人,现在就要少看电视,少玩游戏,多读书,多参加活动。

看完上面的内容,也许你会遇到一个问题,我要怎样才能找到自己的终身目标,明确自己要过一种什么人生?

我也不知道,这个答案需要你自己找,而且每个人的答案不同。

我只能说,我是这么来找的。

1.我喜欢什么?

我喜欢和人分享交流,我喜欢帮别人解决某个问题,我喜欢别人因我而快乐,而进步。

2.现阶段我可以分享什么?

读书,写作,自控力,礼仪,弟子规,论语,如何跑马拉松,亲子关系,夫妻关系,这些都是我可以分享的。

3.怎样去分享?

主动去发现身边的人有哪些需求,然后以恰当的方式提供帮助,先从身边的一切开始。

最后,我希望80岁的时候,自己还在读书,还在写字,还在兴致勃勃地跟他人分享我的成功和失败,尽管别人觉得我话多且密。

我也没有答案,但我已经开始找,我想,答案在路上,在脚下。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