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曾国藩,很多人都知道他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是中国晚清时期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书法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他被誉为“西南一柱”,为晚清苟延喘息延续半个多世纪。他一生著述颇多,以《曾国藩家书》流传最广,影响最大。
看到曾国藩这么多成就,小伙伴们心里会不会想:曾国藩一定天资聪慧,我等凡夫俗子肯定不及其万一。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曾国藩出身寒门,体质较弱,视力也不好,智慧更是平平,考了7年才中个秀才。有一则轶事可以证明其资质:传说,曾国藩从小读书就非常刻苦,每天不背下一篇文章不睡觉。一天黄昏,他坐在书桌前背《岳阳楼记》,一个小偷潜入他房中,爬到房梁上,准备等他睡着之后偷东西,谁知临近午夜,文章还没背下来。小偷忍无可忍,从房梁上跳下来,指着曾国藩破口大骂:就你这个笨样,还读什么书?我都能背了!小偷说完,便从头到尾把《岳阳楼记》背了一遍,随后扬长而去,留下目瞪口呆的曾国藩。
曾国藩明白自己的资质不如别人,但他不气馁。他认真反思自己,找来优秀的考卷,跟自己的卷子对比,分析两者的优缺点,认真学习别人的优点,改正自己的缺点。曾国藩就是抱着这样的学习态度,认真学习备考,之后他顺利考中了秀才,然后他的人生就像开了挂,考中了进士,最后进入了翰林院。
后来的曾国藩回顾这段考学的经历,总结出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生信条,那就是“尚拙”——崇尚笨拙。那些笨拙的人,虽然没有智力资本,却更愿意付出更多的努力,应对挫折的能力也更强;只要认清这一点,有针对性地做出改进,即便眼前困难重重最终都能妥善克服,收获成功。
曾国藩最初在官场和人际交往中也屡次碰壁,但靠着这种“尚拙”精神,遇到问题,他会不断反省自己,找出自己的缺点,并努力去改正,不断地完善自我。最后,他改正了缺点,修复了和同事的关系,在官场上不但站稳了脚跟,还成了权倾朝野的重臣。
曾国藩除了在政治军事上有着辉煌的成就外,在文学和书法上也有着很深的造旨。这些成就都离不开他的“尚拙”精神。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无论做什么事,时常反省自己,不断改进,我们终将实现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