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的阅读主题是“代沟”,精读书是腾格的《我一代(Generation Me)》。
有这么一句阿拉伯谚语说,人像自己的父亲,更像自己的时代。不管喜欢与否,我们出生的时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的价值观、经济现实、所接触的流行文化、所经历的重大事件。年轻时代会塑造我们的性格,虽然历史一直在进步,但年轻时候经历的那个时代并没有离我们远去。一个人往往在青春期的时候就已经定型,个性的小船已经建造完毕,之后的岁月不过是驶过不同的水域,停靠不同的港口,遇见不同的风浪而已。这就是我们要重视代沟问题的原因。我们必须清楚的事实是,由于成长经历不同,不同时代的人很难找到共同语言,很难互相理解。这是我们在与不同世代人打交道时必须注意到的。那么,究竟什么是“我一代”呢?这要从美国六代人说起了。
一、美国世代划分——六代人
与中国习惯用十年一代来进行划分年代不同,在美国,世代的划分一般以20-30年为界。从1900年到现在可以分为六代人,他们分别是:“伟大的一代”(1900年——1928年)、“沉默的一代”(1929年——1945年)、“婴儿潮一代”(1946年——1964年)、“X一代”(1965年——1981年)、“千禧一代”(1982年——1999年)、“Z一代”(2000年之后)。
可以被划分为同一代的人必须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第一,他们在同一个历史时段出生,一起经历过那个时代标志性的历史事件;第二,除了年龄之外,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风格,每一代人被其独有的经历,尤其是其年轻时候的经历塑造出较为相同的行为模式和价值观,或者,我们也可以称之为集体人格(peer personality)。
就像“伟大的一代”的性格是意志坚定、工作勤奋,经历磨难却依然保持信心;
“沉默的一代”很保守,厌恶风险、循规蹈矩,普遍缺乏创新精神,大部分人都服从体制并且想进入体制;
“婴儿潮一代”反叛,他们反体制、颠覆传统、藐视世俗陈规、热衷民权运动、一心想创造出一个自由的新世界;
“X一代”是属于典型的低开高走且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一代人;
“千禧一代”则不太关心政治,较少信仰宗教,较为乐观有时甚至是盲目自信;
“Z一代”是第一代数字时代的原住民,同时还生长在一个多元文化和多种族的世界里,他们没有千禧一代那么盲目自信,对未来会更焦虑一些。
其中的“千禧一代”(Millennials),有时候又会被称为“我一代”(Generation Me)或者“Y一代”(Generation Y),对应到中国社会就是80后和90后,我就属于这个世代。
二、“我一代”
为什么腾格会把“千禧一代”这一代人称为“我一代”呢?因为这一代人的自我意识最强烈。
“伟大的一代”强调集体和荣誉胜过强调自我,“沉默的一代”压抑自我,“婴儿潮一代”关心的是反思自我,“X一代”忙得顾不上自我,只有“我一代”生来就已经习惯以自我为中心,我们认为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怎样让自己过得快乐。我们不在意别人的看法:别人怎么看我,跟我一点关系都没有。我们可能是这几代人中最乐观的。在每一个“我一代”的人看来,我才是最棒的,我是与众不同的。我们坚信,我想做什么就能做到。他们的信条是:我要追随自己的梦想,只要有梦想,就有梦想实现的那一天。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呢?原因当然很多,但教育理念的变化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教育理念一直在强调纪律和强调个性这两个极端之间摇摆,在过去二三十年,教育的理念越来越宽松、自由。老师和家长推崇的是快乐教育。这一代孩子,打小就在赞美和鼓励中长大。在这种环境下,我们自然会认为一切都要以自我为主。
但是,如果过分强调自我,反而更容易在现实世界中迷失自我。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一代”也是对挫折和磨难准备得最不足的一代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一代”最终会发现,所拥有的与所期望的,其实隔着一条巨大的鸿沟。
首先,对自我的期望值更高,就更容易引起挫败感。在学校和家庭中接受的教育并没有教会我们如何去应对职场中的复杂局面,如何应对不可避免的挫折。在成长的过程中,家长和老师一直在说:你们是最棒的,你们是与众不同的,但到了现实世界,我们才发现,并不是每个人都擅长他喜欢做的事情,即使他擅长自己喜欢的职业,也要遇到很激烈的竞争,只有少数幸运的人才能真正成为金字塔尖的胜出者。如何根据社会的需要和自己的爱好,不断调整,达成妥协,这是“我一代”没有学会的技能。
其次,恰恰是因为过分看重自我,“我一代”无法真正体会到快乐和自信。大量研究表明,同他人相处融洽的人更快乐,更少沮丧,自尊程度更高。这说明,自信是在与他人的互动中形成的。我们必须重建集体生活,才能真正发现自我。从这一点讲,“我一代”必须要向前辈学习。如果回到传统美德,无论是美国的传统美德还是中国的传统美德,其实人们更看重的是诚实、勤劳、刻苦、关心别人、帮助别人。传统美德并不关注个人的快乐,而是认为,当你把注意力投放在一个更为宏大的目标上时,你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所以说,快乐只是自然而然出现的结果,而不是刻意地去追求的目标。越是去追求快乐,越是得不到快乐。越是强调个性,最后的结果越是平庸,越是没有个性。
与前几代人相比,“我一代”的生活更加安逸、更加健康、教育程度更高、享受着无数现代生活的便利,但选择太多、期望值过高,所以更容易感到沮丧和困惑。而现实世界是,大学入学申请越来越难、好工作越来越难找、保住工作更是难上加难、房价高涨、子女的教育成本上涨、医疗保险费用上涨。这就是我们面临的日益黯淡前途。最张扬自我的一代,反而容易变得更加消沉迷茫。这就是“我一代”的与众不同的集体性格。
三、代沟的本质
从表面上看,代沟是个年龄问题。年轻人更幼稚,更具有叛逆精神,但随着年龄长大、经历的事情多了,就会更沉稳、成熟。当然,在一个人的一生中,一定会经历这样的变化,但这种个人层面的成长和蜕变并不能解释不同世代的人的“集体性格”的差异。由于不同世代的人经历的经济形势不同,他们的人生会有巨大的差异,世界观也会因此改变。
那么代沟的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问题?
由于经济增长会有波动,在经济繁荣时期进入社会的年轻人犹如坐上了快车,在经济衰退时期进入社会的年轻人如同坐上了慢车。一步慢、步步慢,而这会带来巨大的社会影响,会影响到年轻人的心态和行为。人的命运,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他的时代所决定的。
以美国为例,如果出生于1910-1920年间的美国。如果选择靠个人的努力,成为劳动收入最高的那1%的人群,那么收入相当于普通工人的10-12倍;如果靠继承家庭财产,成为跻身资本收入最高的1%,收入大致相当于普通工人的5倍。一个是10-12倍,一个是5倍。
如果出生于20世纪70年代或80年代的美国。对于这一代人来说,如果跻身劳动收入最高的1%,收入相当于普通工人的10-11倍;如果跻身资本收入最高的1%,收入相当于普通工人的12-13倍。一个是10-11倍,一个是12-13倍。
不同的时代,相信我们的选择也会不同。所以,代沟问题从表面上看是年龄问题,但从本质上是收入不平等问题。
遗憾的是,进入21世纪之后,收入不平等程度日益恶化,这将影响到年轻一代的人生选择。按照法国经济学家皮凯蒂的研究,21世纪之后出生的人,收入中大约会有1/3到3/4来自财产继承。我们又会遇到一个不堪回首的厄运:财富的继承又会带来一个僵化、集中的世袭社会,少数人高居云端,多数人辗转泥尘。21世纪的年轻人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又该如何选择?如果作出了错误的选择,那么是不是整个社会的过错呢?
代沟问题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我们和父母、和子女、和社会中遇到的人们,生于不同的世代,想的都不一样。读《我一代》这本书,不仅是为了更好地了解自己,而且,我们还要更好地反思子女教育,不要让上一代的错误教育理念再传到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