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选择的三个底层思维(二)

今天谈谈关于选择的第二个底层思维:如何看待他人?之前我从没思考过这个问题,以我看到的样子看待他人,与我同频的人可以交之,不同频的人敬而远之,似乎也没有什么毛病。如今看来,格局不够大,心中所能容纳的东西不够多。

再普通平平的人可能也有闪光点,再优秀的人也有他不擅长的地方。每个人因经历不同都有各自独特的知识和经验,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看待他人有很多角度,可敌可友,可亲可疏,我们为何不把每一个人都看成老师和伙伴?而不要戴有色眼镜看人。

如果用开放的心态看待周围的人,我们就总能在周围人的身上看到自己可以学习的地方,生活经历没有高下之分,只要你开放心态,会提问题,引导他人分享,所有人都可以是你的老师。反之,如果抱持认为周围人没用的负面心态,选择不跟他人打交道,别人就不会跟你分享,你也不会去问问题,结果自己就得不到新鲜的思想。

当然,在真实的生活里,并非所有人都是天然的讲师益友,经常有看不惯的人,这时的我们是不是特别有想改变他人的冲动。经历了苦口婆心、好言相劝、寻求方法之后发现,别人不但不领情可能还很抗拒。

最终我们会发现,当你放弃改变他人的念头时,才有可能发生改变,我们不要妄图去改变他人,因为人是不可能被别人改变的,只有自己想改变才会真的改变。当我们做好自己,别人看到了反而更容易改变,而且这种改变是内生的。反过来,真正能改变我们的人往往是没有想改变我们的人,是他们做了自己的样子,我们看到了,将是内化为自己的需求,改变才会发生。

所以,想要改变他人就做好自己,想要改变自己就向你想成为的优秀的人学习。

请以开放的心态看待他人,摒弃改变他人的执念!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