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土的人情往来

韩松落说:“人情往来”是世俗的那个人情往来,却也是超越世俗的人情往来。山磨砺出自己的形状,河日夜流淌,松涛时时合唱,野草咕嘟嘟长出花朵来,支撑了你的肉身,也给你看见,让你怅望,让你活得有别于机器人或者丧尸,这就是一份人情,你拿什么回馈,如何做到有来有往?

韩松落先生说的“人情往来”在我看来也许一种对故土的驻守,在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上,关注这一方山与水、人与情、未来与现在,是存留在心头的惦念、也是行路的根基和力量。

家常馓饭

记得,时常在降温天冷的日子里,母亲会做一锅热热腾腾的馓饭,这是故乡常吃的家常便饭,盛上一碗烫嘴的热乎馓饭,吸吸溜溜、热热闹闹的吃起来,浑身上下便觉得暖暖活活。

馓饭制作的过程并不简单,即费力气又费时间。母亲会先在铸铁锅中坐上半锅清水,待水开,倒入洗净的洋芋块、一碗新做的浆水,然后准备好少许白面掺和着多半包谷面的干面粉,一边用短擀杖在锅中画圈、一边匀匀的撒面粉,估计这也是“馓饭”的由来,最后直到准备的面粉全部入锅,而锅中也呈现出满满当当、米黄色稠稀正好的一锅馓饭,偶尔还能吐着热气的泡,淡淡香甜裹着浆水的酸、洋芋的面,这样就可以出锅了,这个过程需要持续不断约半个小时的搅动,以免糊锅或包谷面结块而影响口感,手臂酸躻是做这顿饭的代价,这是故土父母留给她去温暖家人的习惯,从来不知疲倦。

等到喊来父亲吃饭时,母亲早就把提前备好的炝炒莲花菜、腌制咸韭菜、油泼辣子摆上桌,端上碗开吃,一不小心的吸溜烫心烫胃,还是止不住的用筷子往嘴里急速扒拉,混合着莲花菜的爽脆、咸韭菜的鲜香、油泼辣子的烧辣,过瘾的暖心,就是这顿饭的核心。

一顿家常饭是思念的习惯,是母亲对故乡先人们的念想,是她对孩提时,饮食饭菜里饱含的呵护与深情的一次次的留恋,这是对上一辈的人情往来,现在传递给我们,也就成了我们这一辈的挂念人情。正因为有了这道人情,日子里便充溢着实实在在的温度。

洮河老家

多年前,陪父亲回了一趟老家,老家就在洮河的西边。路程不算远,父亲退休后,基本上都是年轻的一辈在来往走动,顺带着传递父亲与兄长的问候和挂念。那次回老家,是三表哥的儿子结婚,我陪父亲同行,父亲的兄长我要喊一声“大爷爷”,这是老家传统的叫法和规矩。大爷爷见了父亲大声且热情的让座、递烟、倒茶,其余无话,父亲时不时的端详着兄长,默默的静坐着,大爷爷耳背影响了正常交流,可能静静的坐着也是交流的方式,看着兄长面色红润、身体还能走动,牵挂的心也就踏实了。

大爷爷其实是肺癌晚期,人是内心固执、刚硬的人,身体内里的痛苦是无法言语,而父亲理解。

父亲这一辈的人,老去、生死基本看淡,唯独对故土牵扯不下,年轻时只要是出差都要绕着弯的回趟老家,看看老母亲和兄弟姊妹,眼下也只有兄长健在,坚持着还是要来看一趟,毕竟这份人情要在人活着的时候,才能实现往来,人不在了,如何落实这心里的念想。

归途中,父亲细数着年少时从老家走出去的路,显然已全然不识,麦浪连绵的起伏着,父亲低头垂泪,轻轻啜泣,还是啊,这故土乡间的风,才能抚干他脸上的泪痕。

人情往来是人世间的命题,一来二往,重复着生命的节奏,不问来路和归途,一意孤行,至到热泪盈眶。


网图侵删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